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

中国核建:创新引领新发展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4月13日   第 17 版)

  随着5号机组第一罐混凝土顺利浇筑,红沿河核电项目拉开了中国核电建设重启的大幕。作为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和规模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同时也是中国首次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同时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红沿河核电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一支敢打敢拼、经验丰富、敢于创新的建设队伍。

  自2006年起,中国核建扛起了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任务,其所属的中核华兴、中核二三等公司从一期工程到二期工程,承担了项目土建、全部核岛设备安装、调试服务和维护工作。经过数以万计建设者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曾经贫瘠荒芜的土地,已被整齐有序的核电厂区取代,四座高耸的核岛让东北老工业基地散发出新的魅力。

  技术创新打造新标杆

  技术创新是核电站建设的永恒主题。

  作为东北地区的首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冬季施工成为首要难题。每年的11月14日至次年4月1日,红沿河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8.7摄氏度,而且雨雪稀少,干冷风大,六级以上大风天气约占全年65%,冬期施工时间跨度长达140天。低温大风天气为设备吊装、电缆敷设、焊接、无损检测、灌浆、水压试验等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何保证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连续施工?如何解决反应堆厂房筏基分层分段施工时间长、投入大的问题?如何高效率地完成焊接?

  中核华兴创新应用的“负温环境下核电站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了红沿河核电站开工至今在冬季施工共浇筑的约6.5万立方米混凝土无一例质量事故。该技术不仅解决了严寒环境下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难题,保证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建造工期,而且为后续在北方寒冷地区开展核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经验。

  作为红沿河核电项目中又一个技术创新成果,筏基混凝土整浇施工技术不仅开创了核电建设筏基整体施工的先河,也在业界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CPR1000堆型核岛反应堆厂房筏基混凝土整浇施工技术”课题荣获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级专利。

  此外,钢衬里壁板安装脉冲钨极氩弧自动焊新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成本,荣获2009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和“2010年度国家级工法”,以该工艺申请的“核电站钢衬里壁板现场焊装方法”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环吊轨道梁地面预组装与长圆孔位置偏差测量”工法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系数,直接节约成本90.7万元,取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经推广,该工法已在其他核电项目的环吊轨道梁安装中陆续使用。

  创新成果,不止于此。

  中国核建在红沿河项目建设中的多个领域坚持科技护航。“拆除脚手架设置生命线”、“剪板机、卷板机安全防护改进”、“无人值守数据异地备份技术”、“不锈钢水池覆面板自动焊工艺”等均为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持续的工艺研发,实现了成本开支缩减人力工时消耗减少的预期目标,目前后续推广已经展开。

  管理创新促成果落地

  科学高效的管理创新,可以将在严寒、大风等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中核二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下游推上游”的模式,通过与业主方、设计方沟通,推动供图进度,核对材料需求量,根据材料供货进展状态,合理安排现场施工进度;与中核华兴协商确定按安装进展分期分批地移交土建房间;每周召开包括系统移交专项协调,关键调试目标尾项清除,关键路径保障、纠偏等会议,最终将制约工期因素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焊接和管道冲洗试压对温度要求较高。对于温度较低的焊接部件,焊接前再次进行加热。管道冲洗试压结束后,立即排出管道及设备内的水,并用清洁干燥的空气吹扫干净,质检人员从系统最低点进行检查,避免管道结冰的风险。

  人才管理是创新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中核二三实施“班组区域承包”等激励机制调动发挥人才积极性、开展多项具体活动建设企业文化和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通过多种培训实行人才滚动培养。在保证各项安装工作的同时,红沿河项目部已成为新的人才的“孵化器”,具备了自我“造血”与“输血”能力,为其他核电项目输出关键岗位人员330人。

  中核华兴不断完善考核制度、班组建设、供应链系统等,管理创新工作从红沿河项目部率先试点启动,8年中不断完善,将整个管理机制修改优化。2009年8月10日,红沿河1号机组顺利实现穹顶吊装,比三级进度计划时间提前36天,同时还创造了同类堆型穹顶与钢衬里周长、径向最小误差的新纪录。

  高标准保障核安全

  质量与安全是核电工程建设的生命线。

  在安全领域,中国核建各单位项目团队开展多项培训及监督措施。一方面通过“总经理部成员安全生产区域责任制”、“五星评估”标准、“谁施工,谁负责”、“工完、料净、场地清”的管理办法以及安全长效激励机制,实现了建设团队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另一方面随时跟踪和高度重视工程公司现场专家提出的建议或疑问,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查分析。

  2012年红沿河项目部国际标杆建设达到六级标准,2013年红沿河项目成为国际标杆建设首个达到七级标准的核电项目,2014年安全国际标杆建设保持在七级标准。

  在质量保证方面, 各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岗前培训+上岗后复训”制度,坚持从项目初始到竣工收尾,高标准严要求把控各个操作环节,实现“以安全促质量,用质量保安全”。另外,施工中格外注重巡查监督工作。质检员对施工区域内的施工活动进行巡视检查,采用随机检查的方法,进而发现质量计划控制内难以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制止和解决。

  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措施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红沿河核电工程质量实现了不断提升。在世界核电运营协会公布的全球在运压水堆核电机组9项关键指标中,红沿河1号机组有6项达到国际先进值。2014年,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荣获核工业优质工程奖。

  (王周君 夏珺 高磊)

资讯
福建将成核电发展新“洼地”
海阳核电2号机组蒸发器到场(图片新闻)
关注
中国核建:创新引领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