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网站公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煤炭工业提出的新要求,需坚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提质增效、集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绿色开发、清洁利用的基本原则,通过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适应形势变化。
强调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
《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重点做好优化煤炭开发布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强煤炭规划管理、规范煤炭生产建设秩序、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煤炭行业监督管理、统筹推进煤炭国际合作等工作,苦练内功、积极作为,通过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适应形势变化。
记者发现,对于“通过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适应形势变化”这一表述,之前业内也有类似提法,但是将其写入官方文件中并公布出来应该还是第一次。
对此,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冬娜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态度将有所转变。前一段时间政府部门“救市”、“救煤企”、“救煤炭行业”的行为比较多,但是这个《意见》释放出来的信号表明政府部门更加理性了,政府的直接调控将更多地让位于市场供求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政府站的层面更高了,站到了绿色能源、保护资源这个位置上。“也就是说,后期国家政府部门直接调控煤市的力度和方式会发生变化。”刘冬娜说。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并不认同上述观点,金银岛分析师李婉认为,提出“通过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适应形势变化”并不完全是工作思路的转变,只是要求建立更多合格的煤炭企业,淘汰一些落后产能,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明确煤层气产业化发展
针对煤层气方面的表述是《意见》的一大亮点。《意见》还提出将落实财政补贴、税费扶持、市场定价等政策措施,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
金银岛的一位煤炭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煤炭行业遇到历史性挑战的背景下,煤层气未来有望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财政补贴、税费扶持等措施落实后,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煤层气开发中,有利于推进煤层气的产业化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全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新疆、冀豫皖和云贵川渝等四个含气区,其中晋陕内蒙古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
自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出台,煤层气开发利用加速,但利用量和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我国2011年煤层气抽采量115亿立方米,利用量53亿立方米,利用率46.09%;2012年抽采量125亿立方米,利用量52亿立方米,利用率41.53%;2013年抽采量156亿立方米,利用量66亿立方米,利用率42.31%。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目前,我国大多数煤层气被不加利用直接排放,每年损失煤层气大约200亿立方米。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煤层气的产业尚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矿权纠纷背后隐藏多重利益纠葛。因为我国的煤炭矿权和煤层气矿权实行独立的审批登记制,同一矿区的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可能分属不同矿权人;二是开发投入大、价格补贴少影响企业积极性。建设开发1亿立方米的煤层气产能,大约需要4.5亿元投资,但是煤层气的价格低、补贴少,导致许多项目大多亏损。三是管网建设滞后导致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与输送衔接不畅,部分煤层气开发地区缺少相应输气管道,大量开发出来的煤层气无法输送到远距离的需求市场,导致利用率较低、难以支撑产业发展。
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关于印发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抽采量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但是业内人士对此目标大都持保守态度,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为170亿立方米,利用量为7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