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或许是最为矛盾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冬季漫长的北欧国度,33.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仅仅生活着550万居民,却拥有5万多个湖泊,茂密的森林更是覆盖了70%以上的国土。除了森林和湖泊,芬兰的自然资源很少,但发达的产业却恰恰是造纸、造船、采矿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
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保住一片碧水蓝天,富有创意的芬兰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降低能耗、提升能效,以及减少污染的行动中,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大量开发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技术,不仅留住了山清水秀,更是将“清洁”打造成为芬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张新名片。
在全球打好“清洁”牌
——专访芬兰驻华大使古泽森(Jari Gustafsson)
■本报资深记者 李慧
中国能源报:芬兰作为一个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是如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
古泽森:芬兰确实是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既没有煤炭,也没有石油、天然气等常见的供能资源。更为不利的是,芬兰以往的支柱性产业还多为耗能较高的行业,比如造纸。因此,芬兰的能源消耗、特别是人均能耗也一直是相对较高的。由于资源有限,芬兰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进口。目前来看,能源消费的70%都来自进口。
从能源种类来看,传统的化石能源仍是芬兰能源消费的主体,有50%左右的能源供应源自于此。其他包括生物质能、风能以及水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加上核能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占比也接近一半。芬兰对待核电的态度相对欧洲其他国家比较积极。虽然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芬兰也对核能利用展开了讨论,但是核电目前仍然是芬兰能源供应的主力之一,国内大约有1/3的电力是来自核电的。我们通过吸取以往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加强监管力度等方法,提升核电的安全性。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芬兰能源供应中所占比例快速上升,目前可以满足大约1/3的能源需求。芬兰的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为主,特别是取材自树木的生物质能。此外,水能也是芬兰可再生能源领域比较主要的来源。
中国能源报:节能和高效利用能源在芬兰能源战略中占什么样的地位?
古泽森: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能源的节约和能效的提升。比如,在芬兰,许多建筑物都采用了热循环、保温等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既保证供暖,又减少能源的浪费。
不过,正如刚才我提到过,芬兰的传统工业都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耗量很大。为此,近年来,我们想了不少办法,从技术到工艺,全面加强节能和能源效率,以保障芬兰的能源安全。比如,在芬兰的传统强项造纸业领域,就涌现出不少节能和提升能效的新技术。
此外,芬兰还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依靠自身自然资源的优势,加强对生物质能源等的利用。根据此前欧盟统计的数据,芬兰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30%,大大高于欧盟整体的平均值。
中国能源报:芬兰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及清洁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好,清洁能源产业是否已经成为芬兰新的关键性产业?
古泽森: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减少能源进口依赖的规划而来的。
芬兰希望逐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但是受自身资源短缺的限制,只能从技术领域下功夫。在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方面,芬兰起步早、发展快、普及广,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
我们在开发相关技术的同时,一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许多技术既兼顾到能源的利用,也考虑到减少污染。近年来,清洁技术产业在芬兰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升。
目前,芬兰的“清洁”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是颇具名气的。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将“清洁”打造成芬兰在国际上的一张新名片。
中国能源报:中芬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以来侧重哪些方面?这些合作对芬兰的清洁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泽森: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芬兰推广清洁技术最重要的市场。此前,在双方的合作中,中国居于主导地位,芬兰主要依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其中,对空气污染的治理算得上双方合作的开端。比如,两国合作的最重要项目之一“美丽北京”,最初就是从解决空气污染方面入手的。
多年以来,双方在清洁技术领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合作的领域、深度都在不断增加。比如已经开展两年的“美丽北京”项目,目前在地理位置上已经不局限于北京,而是扩展到许多城市和地区;同时,关注的领域也从空气污染扩大到包括土壤、水资源污染等方面。这些都吸引了更多的芬兰企业参与其中。
中国能源报:今年正值中芬建交65周年,中芬在清洁能源领域将有哪些新的合作契机?中芬在清洁能源、清洁技术方面的合作还将实现哪些突破?
古泽森:事实上,对芬兰而言,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市场,有许多合作的机会,芬兰的企业对中国市场也都充满了热情。
今年,我们希望两国的合作能够在此前的基础之上实现一个飞跃。下一步可能先从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入手,从技术研发、商业生产、学术交流等更多角度展开清洁技术的全方位合作。
芬兰众多的相关企业对于同中方合作也充满了热情。未来双方不仅可以在中国开展项目,同时也可以到芬兰进行合作,甚至还能将合作地点拓展到第三国,实现全方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