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

谁给负重的首台套减减压?

本报记者 胡清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23日   第 23 版)

  首台套不是上帝给的,外国也有首台套。国内要制定一些政策,扶持制造企业,否则企业会玩不转的。在制度上,国家发改委在批项目的时候对设备采购要有限制条件,已实现国产化的设备不予进口;在经济上,要采取措施鼓励国内企业,可以减免一点工商税、营业税。

  

  首台套保险补偿新政的出台,再次点燃了业界对于首台套问题的关注热度。虽然新政的实施遇到了诸多考验,也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但在业界看来,这是在制度层面为解决首台套问题迈出的一大步。

  本报记者近期在长三角地区部分装备制造企业采访时也了解到,企业对于首台套产品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研发首台套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助力民族工业强国梦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由于首台套研发投入大、应用推广难、回报周期长等一系列隐忧,形成微利是常态、亏损是常事的局面,长此以往现金流危机愈演愈烈,企业表示“压力山大”。

  装备企业重负前行

  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首套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U形换热管的企业,自主化成果打破了国外同行产品的资源垄断和价格垄断,但却由于巨额的投入消耗了企业多年经营效益的积累。

  “用全部财力、全身心投入带领技术团队历尽艰辛取得的创新成果,非但没有获得预期效益,而且由于各种不利影响使银环从江苏省纳税大户,年盈利超亿元、没有银行贷款的优势企业,变成一家仅有微利收入的企业。”银环董事长庄建新在不久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露了心声。

  实际上,因攻关首台套而背负沉重经营负担的企业远不止银环一家,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金琪对此也深有体会,“首台套研发出来不用的话,一等就是五年、十年,这个投资太大了。”

  据了解,在首台套产品的开发研制上,业内通常的做法是首先要做出一比一的样机,并且要进行一系列的严格试验验证。记者日前在阿波罗公司采访参观生产车间时看到,单就摆放着的核泵样机就有十余台之多,而这些高昂的成本均由企业自己承担。

  而事实上,首台套研发的高投入还不是企业最头疼的事,如何能使研制出来的首台套产品得以产业化和规模化推广才是企业最棘手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电资深专家叶奇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台套不是上帝给的,外国也有首台套。”“我国的首台套经过了样机试验,经过了严格的考验,做的试验比国外还多。”

  叶奇蓁认为,国内用户要增加对国产首台套的信心,“国外的首台套也出问题,不能盲目的崇外、迷外。”“用户要理性地看制造企业在首台套研制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叶奇蓁还举例说,福清一期核主泵和DCS控制系统用的国外设备,结果是拖了两三年的工期,造成数百个亿的损失。

  问题的关键是,国内用户在设备采购招标中对国产首台套是否有优先考虑?记者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业主单位设备招标部门了解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特别的照顾,以质优价廉为标准,满足工期很重要。”中核工程公司负责设备招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牵涉到首台套问题,都是按照招投标法规定,依法办事。”国核工程公司负责设备招标的工作人员也表示。

  呼吁顶层设计

  “国外都比较支持自己的首台套,国内要制定一些政策,扶持制造企业,否则企业会玩不转的。”叶奇蓁直言。

  对于首台套产品的投标,“现在普遍来说是劣势,没有一个明确的机制,比如说首台套是不是加分,因为没有运行业绩,在招投标中业绩分就矮了一截。”陆金琪说。在价格上,“首台套投入大,价格优势不会大,但是未来会很大。”叶奇蓁也分析称。

  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日本、韩国对于国内制造企业的保护力度很大,有公开可执行的政策,在采购上对工程项目业主采购国产设备给予奖励,并且对本国已实现国产化的设备严格限制进口。

  而在国内,在设备企业为首台套应用犯愁的同时,用户也在为首台套的采购大伤脑筋。现有的招投标机制是,用户选择质量好、满足供货期、报价合理、性价比高的设备供应商。正因为如此,一旦国内某产品实现国产,外商就大幅降价,且由于具备运行业绩,性价比优势明显,用户就是想选国产首台套也要囿于招投标机制之框。

  “我们缺少的是顶层设计,用户在招标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制度安排,比如说首台套加多少分,这个要明确,这样更能带动企业的研发热情。”在陆金琪看来,实际上用户也愿意有个可操作的制度,否则在招标中如果优先国产首台套会很难通过内部审计。

  叶奇蓁则建议,“在制度上,国家发改委在批项目的时候对设备采购要有限制条件,已实现国产化的设备不予进口;在经济上,要采取措施鼓励国内企业,可以减免一点工商税、营业税,同时在对进口产品加税不现实的情况下,至少不应免税。”

  庄建新也持类似观点,他曾表示,“建议政府加强引导,加大支持鼓励使用国产化产品,对已与国外签订供货协议的项目鼓励其转为使用国产化产品,制止国外企业利用低价竞争扼杀自主化产品,从而避免业主以国产化企业无供货业绩、工程应用空白和价格没有优势等等客观理由致使民族企业自主化无法实施而夭折。”

资讯
谁给负重的首台套减减压?
工信部启动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关注)
首台套产业化是相关方共下的一盘棋
华能澜沧江苗尾1号机组导水机构进入预装(图片新闻)
顺应市场适时信贷支持能源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