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石化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出台
本报讯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日前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听取清洁空气研究计划进展情况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树脂污染物排放标准》、《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五项排放标准及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查意见。
会议指出,随着原油加工炼制和石油化工、无机化工、合成树脂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全面提高重点行业或重点污染源国家排放标准、加严排放限值、提出排放控制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会议决定,上述五项排放标准,经进一步修改后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
(环文)
长庆油田“冬供”圆满收官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长庆油田生产运行处获悉,“冬供”期间,长庆油田为全国重点城市供应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达129.8亿立方米。至此,长庆油田去冬今春高峰供气圆满收官。
长庆油田在“冬供”中,按照“保民用、保重点区域和重点用户”的原则,多次召开“冬供”高峰供气协调会,明确责任、合理分配;加强计划、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协调,深入推进气田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各采气厂、作业区、(净化)处理厂层层量化考核力度,加强低产井增产挖潜,努力提高气井利用率和采气时率。
“冬供”期间,长庆油田产气量最大的采气二厂严格按照运行方案,以“一井一法”精细管理为抓手,保证有效发挥气井产能和天然气外输效率。“两会”期间,这个厂每日通过陕京管道向北京输送天然气7200多万立方米。
参与苏里格气田开发的采气三厂精细气井分类管理,实行“一区一块一对策”,最大限度地挖掘老井潜力。在冬季生产中,采气三厂重点落实高产井措施增产、中产井加密跟踪动态分析、低产低效井优化间歇生产制度,开展24口低产低效井泡排试验。各作业区、处理厂、产能建设项目组和后勤保障单位定人、定责、定量、定措施,充分发挥上产稳供主力军作用,全力保“冬供”。
(张峰)
中海油首口高温高压水平气井成功放喷
本报讯 中海油日前发布消息称,公司首口高温高压水平气井东方1-1气田F7H井成功放喷,比计划提前近10天,产能远超预期。
该井是国内海上第一口高温高压水平井,井深3800米,井底温度144摄氏度,勘探开发属世界级难题。如今,气田成功放喷,从实践角度证明我国已攻克此难题,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开发技术体系。
此次高温高压井作业,面临着水平段长、井控压力大、裸眼储层保护与清喷等诸多挑战。对此,中海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不断细化技术方案,并对作业方案进行多级严格审查,钻完井项目组对各项工艺技术进行反复模拟、研究和评估。
作业实施过程中,钻完井项目组首次在高温高压目的层应用油基钻井液体系,有效克服了摩阻等问题。完井作业中,在国内尚无成熟高比重无固相完井液的情况下,项目组大胆创新,成功实施高比重泥浆中下生产管柱等工作。
(位宏如 魏安超)
华北油田超高温测试技术获突破
本报讯 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与渤海钻探公司共同攻关的“深井超高温测试新技术”项目,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首次实现230摄氏度正常工作,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垄断,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地层常规测试技术,只能满足压力105兆帕、170摄氏度以内的测试需求。但随着勘探开发向深层进军,渤海湾盆地超高温深井日益增多。西部油田7000米以上深井温度最高为180摄氏度,而以华北油田为代表的渤海湾盆地的6000多米井深的地温就达到200摄氏度以上,给地层测试工具、工艺带来巨大挑战。
为应对超高温深井技术挑战,华北油田和渤海钻探联合攻关,在测试技术方面实现了“四个创新”。创新测试工具制造技术,通过化学镀、离子渗等特殊处理工艺,提高了测试阀、控制机构及密封系统的抗压抗温等级;创新测试密封系统,实现高温、高压差下连续工作120小时无泄漏;创新电子压力计,优选抗高温元器件材料,实现高温下压力温度数据正常测量;创新地面密闭计量系统,有效防止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这一研究成果,先后在华北油田牛东深潜山和大柳泉构造带应用,并确保了这两个区域的重大发现。
(李长开 张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