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实干中创新 创新中实干(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

——记山东烟台供电公司李红新创新工作室

■本报特约撰稿 迟荣民 马学利 本报记者 姚海棠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27 版)

  李红新(右一)在给工作室成员讲解跌落式熔断器原理。
  马学利/摄

  “烟台市首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首批山东省“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系列荣誉是山东烟台供电公司李红新创新工作室成绩的见证。

  “以前搞创新,都是一个人单干,现在遇到难题,通过创新工作室,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创新,把个人的创新思路和做法集体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成果的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可谓是一举两得。”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红新在谈及成立创新工作室的积极意义时说。

  凝智聚力解难题

  李红新在山东省甚至全国的10千伏带电作业领域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他首创全国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的先河,成为全国掌握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的第一人,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中央企业先进职工、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为了更好地发挥劳模在基层班组的带头作用,烟台供电公司在带电作业班QC科研小组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在带电作业中心挂牌成立了“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与带电作业中心合二为一。10多个人组成的团队平时负责该公司的输、配电带电作业工作,业余时间则聚在一起,在劳模李红新的带领下搞技术创新。以“生产维护—解决难题—成果转化”为工作主线,以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为目标,凝智聚力,解决带电作业中的难题。

  据了解,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原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现场规程、操作导则、检修工艺导则、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整理修编,编制带电作业指导书32份,其中配电线路24份,输电线路8份。针对带电作业的管理现状,李红新带领班组还总结了“六三”工作方法,即问题在岗位解决,任务在岗位落实,方案在岗位制订,成效在岗位检验,人才在岗位培训,创新在岗位体现;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严格监管作业安全。该方法获得烟台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带电创新育人才

  2014年12月1日,在芝罘区只楚路,李红新与三名队员抢修一个隔离开关瓷瓶断裂的线杆。因现场地形复杂,空间狭小,操作难度增加,绝缘斗臂车只能在狭小空间攀升达到作业位置。“10千伏线路作业,人员和带电体的距离必须不小于40厘米,否则稍不留神就会酿成事故,高压电对人体造成的电击伤,伤口永不愈合,只能截肢,甚至要再次或多次截肢。”李红新说。

  为此,现场作业人员在李红新的带领下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决定采取绝缘杆法带负荷更换隔离开关。该方法是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很好地解决了在带电作业时绝缘斗臂车受地理环境限制而不能到达现场进行作业的难题。“绝缘杆工器具便于加工制作,制作费用低,工器具操作方便灵活,便于人员熟练掌握。作业人员可以在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处理缺陷。”李红新介绍。

  李红新创新工作室一直坚持创新成果为现场服务,1997年,他们自制旁路电缆和开关设备,成功开展旁路法搬迁10千伏配电线路;创新成果“带电修补导、地线载人滑车”获国家技术成果专利;研发10千伏配电带电作业工具绝缘子遮蔽罩、横担遮蔽罩、水泥电杆遮蔽罩、隔离开关遮蔽罩、绝缘隔梯以及220千伏直线铁塔更换绝缘子专用工具、新式飞车、新式大刀卡具等多项工器具。带电作业班的《一种用于带电作业的线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至2014年底,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新发明工器具及作业方法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山东省优秀创新成果1项,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诸多成果的应用已累计为烟台供电公司节省检修施工费用400多万元。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像是一个孵化器,不仅凝聚智慧、培育人才,更孵出了一个个“金蛋”。

  目前,李红新和他的团队正一步一个脚印,攻克带电作业难题,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资讯
实干中创新 创新中实干(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
关注
供电巾帼团队惊艳牡丹江
绍兴供电 “电娃”课堂伴成长(图片新闻)
不是亲人胜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