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西藏的岁月美丽难忘

——辽宁电力公司帮扶西藏电网建设纪实

■本报特约撰稿 王大鹏 张梅 本报资深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19 版)

  图为辽宁省电力公司对藏帮扶的同志来到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打隆镇第一小学,看望学校里的藏族小朋友们,为他们送去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和文化用品。
  张梅/摄

  辽宁省电力公司近日透露,从1998年至2015年,辽宁电力共派出10批27名各领域的人才到西藏帮扶,为西藏的电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多名自愿者不畏艰辛来到这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留下了属于他们特有的足迹,也树立起属于辽电人自己的丰碑。

  “我儿子的舞台是世界上最高的!”

  回首过往,十几年光阴似箭,日新月异却不曾改变援藏人脚踏实地的工作足迹。

  3月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这是千家万户团聚的时候。但是过了今晚,很多对藏人才帮扶的同志又要返回西藏,结束他们短暂的假期时光,再一次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2015年2月初,辽宁电力副总经理路俊海在春节前陆续慰问了去年对藏人才帮扶员工的家属。每到一处都会听到家属们对于对藏人才帮扶的支持和肯定,虽然经常会思念亲人,但是家人们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着、激励着这些员工在西藏干出一番事业。路俊海在每一个对藏人才帮扶员工家里都强调,对藏人才的帮扶工作是神圣的,机会难得,意义非凡,每一个进藏的员工都会得到很大锻炼,他们取得成绩的关键是家属们的支持和关心。

  “西藏是一个大舞台,可以成就每一个去这里的开拓者。”去年援藏的李剑锋在给自己家人的微信里这样写到。他的家人则幽默地回复说:“我儿子的舞台是世界上最高的!”。李剑锋的手机里有很多这样和家人温馨而又精彩的对白,他常拿出来看看,这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爱。

  在援藏临行前,王兴作为援藏人员中辽宁电力通信系统最年轻的专责,在锦州供电公司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帖子,名叫《我愿去西藏》,帖子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看到省公司关于推荐对藏人才帮扶人选的通知,我的心突然悸动起来,一个大学时代的梦想仿佛从一池深潭中缓缓上浮,跃出水面。”年轻没有失败,只要敢于亮出你自己,王兴做到了,他为自己多彩的青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自辽阳供电公司的郑楠在工作中积极构建山南、辽阳生产业务互助平台,通过双方专业人员的交流,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其中定值整定、调度运行方式等方面的成果显著。同时,2014年通过利用山南供电公司的培训资金及辽阳供电公司的捐赠,建立了“山辽共建图书室”,存放各类专业书籍,并建立完善的图书室管理制度,丰富专业知识。

  “自己可以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参与如此重要的工作,这是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来自辽宁省送变电的陈华治经常这样感慨。陈华治在西藏林芝地区半年期间直接参与了西藏蔵木水电站送出工程、山南地区“一站四线”工程的建设和启动验收等具体工作,确保了蔵木水电站的并网发电。据了解,蔵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阶梯电站中第一座开工建设的水电站,是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

  把美好的口碑留下,把最美的回忆带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李剑锋、陈华治、郑楠、王兴四人作为辽宁电力2014年对藏人才帮扶的代表,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虽然在西藏的工作很辛苦,路途很遥远,但是自己代表着辽宁电力的形象,不仅肩负着援藏的神圣工作,还要建立一个无形的纽带,把美好的口碑留下,把最美的回忆带走。

  辽宁电力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对藏人才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格筛选。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组织考核的程序,一批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同志奔赴西藏进行人才帮扶。

  春华秋实如电流,情系西藏写春秋。辽宁电力一批批技术人才,前赴后继地走进神秘而又美丽的西藏,在雪域高原的大舞台上抒写辽电人自己的故事,用无限的智慧和满腔的热忱讴歌援藏的凯歌。

  他们修炼思想定力,开启激情活力,在西藏开启一次次的破冰之旅,也蓄势待发的一次次激情跃起,怀揣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不断破冰前行。

西藏的岁月美丽难忘
资讯
关注
云南风电利用小时数蝉联全国第一
常州供电 春检现场育新人(图片新闻)
山西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