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企业规模不可符号化

■郭庆方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05 版)

  企业规模,是幻想还是原罪?企业规模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和公众争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在认识和讨论企业规模时,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预设自己似乎不言自明的立场和结论,但一些立场和结论不是模棱两可,就是偏激片面。对企业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越好是许多人的认识,也是许多企业管理者或明或暗的追求。

  但是,企业规模真的是越大越好吗?现实是最好的答案,看看现实中许多大型甚至巨型企业在商业周期下行或转型中的笨拙和痛苦,企业大规模也许只是看起来很美,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风光,规模大而美、富而强或许只是一种幻想。企业规模对许多公众甚至政府来说又是冰火两重天,另有一番风景,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原罪越高。理由看起来似乎很明确:从企业规模的获得过程来看,如果不是掠夺和蚕食,哪来的那么大的规模,这不是掠夺什么?从企业规模的市场势力来看,企业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市场垄断势力越高,这不是欺压是什么?但是,企业规模是市场规律起作用、是国家法律所允许,何罪之有?更何况还有许多大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科技创新综合体,动不动就让企业规模和道德挂钩,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诛心?

  企业规模的经济效果,孰优还是孰劣?要正确评价企业规模的经济效果和意义,需要理性,更需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大规模企业来说,企业实力强,资源调动能力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对社会技术创新、发展社会责任方面也相对更有优势;但大规模企业往往内部管理层次多,管理成本高,企业生产经营调整相对困难,也有许多大规模企业依恃其市场地位高、竞争压力较低而弱化其社会贡献。对小规模企业来看,实力较弱往往是其显著不足,也是许多小企业管理者的最大烦恼,但小企业管理层次少、调整灵活也是其经营优势,也是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规模,多大为优?首先,如何正确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规模大小有其绝对面,更有其相对意义。资产规模、利润规模、员工这些可以一一量化的指标比较结果很显然。但是,笔者认为对企业规模衡量最要害的还是相对比较:从空间比较上看,比如美国早期利用反垄断法对标准石油公司进行了拆解,因为当时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石油行业也就占据了世界石油市场,但上世纪末,美国则允许埃克森和美孚两大巨型石油公司的合并,这是因为美国石油行业的老大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世界石油行业老大了。从行业上看,日本航空公司在日本航空行业基本上是一统江湖了,但日本新干线却硬生生的将其逼到破产的边缘,谁说大到不能倒?

  企业规模大小到底应该是多大才符合企业利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一句话道出了天机:“没有最佳规模,只有最佳规模分布”。哪有最优规模?更不是规模越大越好,现实中既有企业的多元化和兼并扩张,也可看到企业的归核化和分解收缩。企业规模大小是企业业务、成长阶段、行业特性、商业周期等多种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就提出了促使企业从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3个基本点获得竞争优势,这3个基本点所内含的企业规模是完全不同的。最后,企业社会效果与规模也不是存在充分联系,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小企业也应该有承担某种社会义务的意识。

  作为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最有价值品牌的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2014年对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时说道:“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不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并不把成功定义为市场份额最大。这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预定为一个最优规模无非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简单追求最大规模更是南辕北辙。企业规模无非只是一个量的表达,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获得关键是规模背后的企业管理、企业战略和经营要素的拥有和调配能力,企业社会效果的实现需要政府良好的监管能力、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公众的理性制约的有机结合。企业规模只是一个普通存在。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从现实出发重建能源监管体系
企业规模不可符号化
“阶梯气价”前提应是多数消费者受益
力挺电动汽车 深圳40亿方天然气如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