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3月02日 星期一

甘肃院奋战“钢铁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 王静 特约通讯员 邱福荣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3月02日   第 20 版)

  甘肃院参与设计的兰新高铁供电工程  
  甘肃院/供图

  2月18日,农历大年三十,2015年春运迎来高峰。兰州西客站候车大厅内人头攒动,与去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刚通车相比热闹了许多,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回家过年的喜悦。

  兰新高铁又称兰新二线,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是甘肃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的双线电气化高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全长177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

  重担在肩巧设计

  “提起高铁建设,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头戴安全帽、汗流浃背的铁路工人兄弟们。其实,为确保这条高铁安全顺利通车,设计解决高铁建设所需施工临时和永久牵引电源等问题至关重要,曾参与兰渝铁路、宝兰客专等数条铁路供电设计的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甘肃院”),又一次承担起兰新高铁供电工程甘肃段60%以上的勘测设计任务。”甘肃院院长魏刚介绍道。

  兰新高铁设计时速每小时250公里,国铁Ⅰ级标准客运专列,在甘肃省内铁路项目中,首次采用33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

  甘肃院在高铁供电工程设计中,为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设计人员多次进行现场收资,掌握间隔排列、进出线走廊、设备配置等,确保基础资料详实准确。每座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均设计通过2回独立的330千伏线路,一回作为主供线路重要负荷供电,另一回作为备供线路一般负荷供电。这样设计增大了主供线路导线的安全系数,提高主供线路的绝缘配置水平。

  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配串方案、间隔排列、路径、设备选择等因素,各专业内部及专业之间经过多次的沟通、协调和讨论。在设计任务紧张的时候,许多设计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迎难而上。

  针对高铁牵引变单座站负荷在50至200兆瓦之间,牵引变间供电臂长达55公里,负荷大、间距长等特点,设计结合本地区电网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基础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研究提出全部采用33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和采用330千伏、110千伏混合电压等级两种供电方案,并及时进行方案比选,对最终牵引站全部采用33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进行了优化论证。

  为保工程工期和设计质量,设计团队决定改变设计思路,全线采用数码摄影测量、优化选线与GPS放线定位相结合的方式,并积极搜集沿线地质及水文、气象资料,全力破解工程所遇困难。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也首次提出了三角环网的设计理念,实施后节省了公网变电站间隔8个、减少线路建设120余公里,初步估算可降低投资2亿元,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系统规划部副主任李志伟介绍说。这对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高铁项目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顶风战沙唤通车

  兰新高铁出甘肃瓜州段,穿越了我国唯一的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供电工程设计中我们坚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所有铁塔选型尽量减少基础开挖,设计上要求基础施工时,利用原有植被草皮表土回填等办法,使草皮和表层腐殖土得以保存和利用,这样做提高了植被恢复的成功率。”工程设总魏巍介绍道。

  极旱荒漠中天气变幻异常,沙尘、暴雨经常突如其来,这给初勘设计工作带来了“连锁”冲击和破坏。

  “大家注意了,沙尘又来了,注意保护仪器和设备,防止沙粒进入!”正在读取GPS参数的勘测部外业队长王佩成向对讲机发出指令,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

  刹那间,世界一片混沌,整个勘测队伍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沙尘之中,能见度不足十米。旋风裹着沙尘,漫天飞舞,遮天蔽日,直往人的口耳鼻中钻进;细细的沙砾沿着地面快速滚动,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黄龙,蜿蜒游走在沙丘中;GPS设备上的天线随风抖动,发出有节奏的呼哨声……

  “有时沙尘过去了,又来一波瓢泼大雨,戈壁滩上躲都没地方躲,那叫一个透心凉啊!”外业队员樊立龙无奈地说道。

  极旱荒漠中,测量人员在GPS物理定位点上设定桩位,很快会被风沙掩埋, 致使后续施工单位放线人员无法循点,部署施工设备,设计配合现场工代难度很大。

  尽管沙尘、暴雨疯狂肆虐,甘肃院设计团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定位、打桩、测断面、清理现场,对讲机里的吆喝声打破了戈壁荒漠的寂静。为抓紧有限的工作时间,他们基本没有固定的就餐时间,饿了,蹲在戈壁上啃口冷馒头;渴了,喝口凉水。尽管每天收工回到驻地已经很晚,身体十分疲惫,他们还要将白天采集的数据输入微机,进行处理分析,优化设计方案,经常加班到深夜。甘肃院在整个工程设计环节中,没有出现停工误期,按期完成设计成品,优质服务于高铁供电工程的建设当中。

  兰新高铁开通后,兰州至乌鲁木齐由原来的二十多个小时减少至九个多小时,沿线城市居民实现了朝发夕至,甘肃、青海、新疆告别了无高铁的历史。这条横贯东西的现代“钢铁丝绸之路”,极大增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贸往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江苏院以电网优质工程赢得口碑
坚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信心” (能建观察)
甘肃院奋战“钢铁丝绸之路”
关注
华东装备以改革创新驱动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