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气荒”徘徊,“荒气”将至(评论)

■刘毅军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2月16日   第 01 版)

  春节将至,这个冬季的“气荒”应该不会来了。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监测,“2014年1-12月,天然气产量127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天然气进口量578亿立方米,增长8.2%;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786亿立方米,增长5.6%。”进入3月, “荒气”将至,应早思良策。

  相对人们熟悉的“气荒”,“荒气”指天然气相对过剩的现象,表现在天然气销售困难,非居民用户不愿意增加、甚至减少天然气的使用,天然气供应商转向设法控制市场供气量的增长。即使2015年的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率达到9%,“十二五”规划消费量为2300亿立方米,如此,每天就有超过1亿立方米的过剩天然气销售不出去。当然,石油公司将减产应对,但持续、大范围、严重的“荒气”局面可能出现,这在夏季将表现得极为严峻。

  2004年底,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全线正式商业运营为标志,中国天然气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年来,我国天然气供应整体偏紧,仅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夏季呈现“荒气”苗头。政府工作重心一直是设法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供气安全;短期任务,突出在应对“气荒”的出现。特别是2013年春天起,政府出于对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的担心,连续两年上调了天然气价格,石油公司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一味推价,导致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考虑到2015年国际油价走势,增量气价格适当下调,但由于进口天然气价格未能如国际油价般下跌,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并轨后的整体气价仍存上涨可能。在目前国际低油价下,中国进口天然气的长期协议价格问题显露无疑,用户价格降不下来。相较2014年,2015年的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更严峻,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率不会超过9%。

  面对严峻预期,天然气生产商已在短期内减产保障自己的利益,更严重的是减少产业链上游和中游投资,影响中长期供气保障能力。从2020年的天然气需求看,估计年消费量在3500亿立方米左右。为改善大气环境、治理雾霾天气,其中保障民生用气、支持推进“煤改气”工程用气任务繁重,季节性用气高峰将在多地区集中形成。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历史短、动力结构独特、发展轨迹特殊,短期内建设大量储气设施困难,遇有极端情况,“气荒”和“荒气”在中国的表现会更严重并有可能反复上演。2015年11月进入采暖季后,如遇大范围极端天气,“气荒”可能再次上演。在此情况下,“气荒”和“荒气”可能同年齐至。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能源局五管齐下布局风电
海洋石油勘探步入“超深水”时代
“气荒”徘徊,“荒气”将至(评论)
2015年 国企反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