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同质化势头渐弱 差异化发展兴起

光伏电站金融产品属性显现

■本报资深记者 钟银燕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26日   第 24 版)

  编者按

  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创新”被认为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从光伏行业最初的进入,到单纯追求规模效应,乃至因产能过剩制造企业蜂拥转型服务公司之时,同质化一直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给光伏产业的健康也带来严重的危害。

  这一状况在2015年将有所改观。

  随着光伏行业成熟度、集中度的提升,众多光伏企业困中求变,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和寻找企业最佳发展路径。如今,借助技术革新、资本力量、互联网技术,企业发展模式不断更新,现阶段的光伏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行业特征,其中,光伏电站金融产品的属性日益显现。 

  

  光伏和理财产品挂钩

  作为与生俱来就具备稳定收益的项目,光伏电站的金融属性正在逐渐显现。近日,在SPI新品发布会上,原LDK董事长、现SPI董事长彭晓峰在现场发布了投资目标为特定光伏电站的“绿能宝”系列金融产品,让老百姓轻松参与到参与光伏电站的建设之中。该产品将金融与光伏电站紧密结合,一经推出,即引发行业热议。

  在“绿能宝”网站上,首个产品“美桔1号”在开售24小时内全部售罄。 销售虽火爆,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这一模式在行业内早有雏形,与之相比,经过精密测算的‘绿能宝’产品更加科学,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光伏电站和金融挂钩的模型。该项目采用租赁融物类方式,轻松避开了法律上集资的各种红线,已获得国家商务部的相关审批,并拿到了许可。”

  该人士强调,在保障收益方面,“绿能宝”有几方和美国上市公司SPI共同兜底的保障,目前来看,产品安全问题不大。“其实,光伏电站的投资本身也不属于风险较大的项目,与此挂钩的金融产品多属于稳定低风险类型,产品特性与社保基金等求稳资金的要求非常契合。

  “不可否认,尽管该模式可以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了光伏电站初始的资金融资问题。准确地讲,它是光伏电站和理财产品结合的一种新尝试。”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光伏与新农业结合

  光伏电站的金融价值正在被逐渐显现,与农业的结合更是相得益彰。

  据记者了解,自2014年8月,“光伏新政”下发以来,农业光伏已经成为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光伏企业纷纷在各省布局农业光伏用地,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农业光伏在前期探索中走得颇为缓慢,不少项目始终处在前期的试水中。

  农业用地是有限的珍贵资源,如何将两者高效结合,寻求最佳模式和追求最大效益成为行业难题,也限制了农业光伏发展步伐。

  在近期召开的协鑫新能源媒体沟通会上,协鑫新能源总裁张国新介绍,2015年,公司将有1G瓦以上的新增电站并网量,其中有不少是农业光伏项目。

  张国新说:“2014年公司通过两轮融资,共募集了24.7亿港元。自2014下半年启动的电站项目中,公司托管电站规模353兆瓦,并网规模超过400兆瓦,开工量在1G瓦左右。2015年,公司将再次加强农业光伏项目的开发力度,坚持‘新光伏与新农业相结合’的方向,项目开发向大项目倾斜、向中西部拓展、进入更多的类分布式项目、如农业大棚等。去年已开工191兆瓦农业光伏项目,今年在投资项目时会更看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实现光伏和农业效益最大效益的双丰收。”

  张国新透露,协鑫新能源已经设立了专业的农业公司来做农业光伏项目。成立农业公司不仅可以有效低综合成本(可享受税收、政策补贴、低利率优势),也为未来拆分这块业务、单独上市做好布局。

  “目前,协鑫新能源也正在准备新的融资计划,为今年和未来的光伏电站新项目做支撑,确保这些农业光伏项目顺利进行。”张国新说。

资讯
光伏电站金融产品属性显现
北京首座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站正式落成
远景能源“能源互联网”沙龙精彩观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