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19日 星期一

致力科技创新 助推企业发展

——青海电力检修公司“钱建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本报特约撰稿 马旭升 李涛 李恬静 本报资深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19日   第 28 版)

  在青海省电力公司“钱建华劳模创新工作室”6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类“宝贝”——自动收放电缆线盘、变电站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330千伏LW13-363型罐式断路器空气管路改造系统等诸多发明。据了解,该工作室成立3年来,先后完成创新项目107个,其中13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获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

  解决难题的“攻坚站”

  2011年9月1日,钱建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以2010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电力检修公司开关检修专业技术带头人钱建华命名。“成立伊始,工作室就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将主攻目标瞄准在电气设备检修的各种疑难杂症上”,话语中满是坚定的钱建华,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以往,输电专业人员在更换750千伏耐张中部单片绝缘子时,由于吊点低、卡具重,相邻两串绝缘子之间的间距过大,作业人员很难将卡具一次安装完毕。

  针对这项不仅费时、费力,且安全风险大的工作,钱建华带领团队经过百余次的试验与改进,工作室发明了吊点辅助三脚架。在作业时吊点辅助三脚架可以使卡具重量完全由更换绝缘子串承担,使作业人员只需用很小的水平推力就可以顺利完成整套卡具的安装。2014年3月,这套设备被应用到750千伏官宁线绝缘子更换工程中,使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了一倍多,有效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

  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器”

  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面临着地域广、人员分布零散的问题。根据专业分类,工作室建立了变电运行专业创新小组、输电专业创新小组、生产专业创新小组、试验检测专业创新小组、变电检修专业创新小组5个专业创新小组和1个“翁钢工作室”,各创新小组每月最少开展创新创效活动2次,其中培训不少于1次,每季度考试1次。

  从事变电检修专业3年的段卓在工作室的培养下,已迅速成长起来,他与工作室技能骨干安生岩共同完成的“330千伏LW13—363型罐式断路器空气管路改造”成果,如今已在青海电力系统广泛应用。

  “工作室在青海电力已形成品牌效应。通过这个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意识和理念已深入人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青海电力工会主席毕红卫对工作室取得的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充分肯定。在该工作室的带动下,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涌现出了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汪鹏博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劳模精神的“播种机”

  劳模工作室不仅是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新平台。

  钱建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长期的专业培训,具备数据采集、资料查询等功能,汇集各类专家人才,根据需求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邀请各类培训师开展技术咨询,并结合创新创效工作研讨会邀请培训师开展咨询,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差异化培训,使得劳模的辐射引领效应不断放大。

  “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都是国网‘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展现了新时代电力劳模的新形象,对广大员工是非常直观、现实的教育和引导,是最形象生动的学习教材,它感染着广大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热情。”工作室的骨干翁钢,是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深有感触地说,坚强的电网是每个电网人的工作目标,要解决技术难题,就得勇于创新。

资讯
思路对了头 一步一层楼(劳模创新工作室系列报道)
动态
致力科技创新 助推企业发展
金光云:满地的雪像砂糖一样(一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