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忠亮创新工作室教你如何变“星星”

本报特约撰稿 朱婷婷 本报记者 刘炎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12日   第 27 版)

  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南方电网公司“优秀工作室”称号、深圳供电局首个南方电网公司“星级工作室”称号;多次参与国际专业会议研讨和国家、行业、南网相关标准编审;荣获2013年第七届全国QC成果发表赛一等奖;申请专利6项和软件著作权4项……

  你可能很难相信,但这确实是一个小小工作室不到两年时间交出的答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忠亮创新工作室这个新兴工作室瞬间成为了耀眼的“明星”?

  集专家大脑 解生产难题

  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力提升员工技术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发扬首创精神,2013年3月28日,深圳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以该所老班长杨忠亮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忠亮创新工作室”。

  杨忠亮是南网三级技术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基于技能专家设立了综合、检修、继保、运行和电源五个工作组,成员囊括上至领导、专家,下到一线员工的各层人员。目前,有58人自愿加入了工作室。”

  “我们现在不再单打独斗了。”工作室成员佘楚云说,“各专业领域的专家汇聚到工作室,可以攻克很多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

  在成立不到一年时间里,工作室就汇聚了多个QC课题,每个工作组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技术创新,已经取得了“变压器室风机智能控制系统”“阀控铅酸蓄电池电压均衡的新方法”两项突出创新成果。其中,基于DC/DC变换器的分散式均衡模块,在罗芳站和文锦站试用后,电压偏差度分别由4.4%和2.6%降至0.62%和1.3%,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近期内,我们已经明确了三个重点科研方向,包括GIS设备的故障检测、蓄电池在线监测技术等攻关课题,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杨忠亮说,“以前工作干完了就完了,现在工作室有条件、有资源,还可以发表论文、参与技术交流、评奖评职称等,让好的工作方法得到沉淀,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热情。我们也还在考虑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团队活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创新队伍中来。”

  给员工一个平台 还企业创新技术

  “只有鼓励全员动起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才有更好的保障。”杨忠亮说,工作室的成立解决了基层“有热情无渠道、有想法无资源、有专家缺服务、有成果难推广”等诸多问题。

  今年50岁的周金孝是工作室运维工作组的老师傅。“工作室刚成立,我就第一个报名了。”周金孝说,“2011年大运会,利用220千伏经贸站扩容,我们对站内的1个主变室风机进行了改造,当时是偷偷摸摸地干,在没成功应用之前,很难得到官方认可。”周金孝的记忆中,创新是艰难的,要付诸实施需要有100%的信心,还必须反复地说服主管领导才得以“偷偷摸摸”的实施。

  经贸站风机改造是成功的,2011年至今未发生过任何故障。“工作室成立后,我们就把‘变压器室风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纳入工作室项目中。”杨忠亮介绍,“工作室各专业专家共同对项目进行了后期技术升级,水贝站升级改造工程已采纳了该风机智能系统。” 经测试,变压器室风机智能控制系统使用后,不仅能提高变压器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且每年每台变压器风机耗电量同比下降了43%,可节约电费37.34万元。

  “我还有几个促进工作的想法,希望借着工作室的平台,在退休前能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转化为成果,留给下一代电网人。”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肯定,还确实应用到实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金孝很受鼓舞。

  “我们鼓励发现问题,有想法能改变就是好的。”杨忠亮说,“每一位员工的点子都应该受到关注,好的点子我们想办法实现它,点子不够成熟我们就完善它。我们也将调动新老结合、跨专业的综合,这种力量将为企业带来无穷的发展动力。”

  就这样,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深圳供电局“忠亮创新工作室”就从“民间自由组织”升级为“官方认证工作室”,再成长为“南网星级工作室”,极大地调动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资讯
走创新路 攀科学峰(劳模创新工作室 系列报道)
富阳市供电
带电作业“全通关”(关注)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忠亮创新工作室教你如何变“星星”
连云港供电
服务留守人员温暖过冬(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