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岁末年初 捷报频传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12日   第 01 版)

  国家科技奖揭晓 能源领域摘重奖

  本报讯  记者于欢报道:1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本届大会共计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能源、化工领域收获颇丰,特别是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斩获了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此外,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由中国海油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斩获特等奖,该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从潜水到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对维护国家领海的权益、实现深海的权益开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中石化独获两个一等奖——“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和“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前者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后者开创了化学工程技术在超深井超稠油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先例,为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乃至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在电力领域,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正式启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迄今累计建成诸如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32类305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并先后参与编制了21项智能电网国际标准,显著扩大了国际影响力,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智能电网领域的话语权。

  此外,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报送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摘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成功攻克了与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相关的一系列科学难题,掌握了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甲醇制烯烃,从而在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大背景下,为连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实施石油替代攻略、保障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技术途径,指明了战略发展方向。

  

  华能成全球装机最大发电企业

  本报讯  记者李凤琳报道:2014年12月29日11时,华能长兴电厂“上大压小”工程2号机组投产。至此,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成为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

  据了解,华能成立之初装机容量为111.32万千瓦;2006年,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2009年12月23日,随着华能小湾水电站3号机组、金陵电厂3号机组同日投产,华能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截至2014年底,华能运营、在建发电装机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海外装机涉足四大洲6个国家,公司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较成立之初翻了七番还多。2009年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425位,到2014年排名已升至第221位,5年间排名上升了204位。

  在装机规模和发电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华能还在加速优化电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国内国际布局,特别是加大低碳清洁能源和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煤电机组开发力度,截至2014年底,华能集团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4100万千瓦,居国内领先,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纯凝煤电装机占煤电比重超过72%,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台数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华能在中国发电企业中率先“走出去”,在海外能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2014年项目投资收益同比提升7亿元。

  按照华能集团公司制订的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两步走”战略目标,到2015年末,该公司企业综合实力将达到世界发电企业先进水平;到2020年末,该公司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发电企业一流水平。

  

  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心脏”实现国产

  本报讯  记者朱学蕊报道:近日,由中广核牵头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系统研发”科研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评审。

  这意味着中广核已完全掌握适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组件的控制棒驱动系统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核反应堆“心脏”的自主化和国产化。这是中广核继核电站“中枢神经”——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实现自主化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突破。

  据悉,控制棒驱动系统是核反应堆本体中唯一动作的部件,承担着反应堆启动、功率调节等控制和保护职责,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心脏”。此前中国在运和在建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该设备均使用国外品牌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此次“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系统研发”项目,分别从设计技术、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及制造技术四个方面,开展控制棒驱动系统的设计自主化和材料、制造国产化研究。

  

  LNG船实现中国造

  ■张国宝  特约撰稿

  1月8日,由上海沪东造船厂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和日本商船三井建造的第一艘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下水命名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条出口的LNG船,价值2.2亿美元(13.6亿元人民币)。

  4年前,在我的力促之下,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中船集团、埃克森美孚、商船三井三方终于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宣布中船旗下沪东中华中标埃克森美孚、商船三井LNG造船项目,由美国ACS船级社监造。

  4年过去了,该项目按照当初各方预定的计划,成功实现了首制船建成命名的目标。外方对工期和质量都非常满意,这条被命名为“巴布亚”的LNG运输船将于2月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运送第一船LNG,后续三条船5月份以后将陆续交船。

  LNG运输船需飘洋过海,将在零下162度才变成液体的天然气进行十天半月的运输,相应的造船技术极其复杂,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所以LNG运输船被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巴布亚”号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节能环保型低速柴油机,双机双桨船型设计,搭载了先进的再液化装置,殷瓦膜的单舱单层漏点少于三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条船的意义在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目前沪东船厂手持的LNG船订单还有13艘。

岁末年初 捷报频传
地方能监局发文遭强烈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