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贫困山区的“绿色造血者”

—— 广东电网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侧记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05日   第 21 版)

  “感谢佛山供电局对我们庙坑村脱贫致富所做的一切,我们将继续勤奋耕作,以实际行动答谢你们。”日前,英德市大洞镇庙坑村52位村民,向提供对口帮扶的佛山供电局代表送上了感谢信。

  对口帮扶一年来,佛山供电局大力建设和完善庙坑村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培育、发展蔬菜等产业化种植,建立起“造血”式扶贫机制,并为贫困儿童提供助学基金,引导村民走上脱贫之路。 

  建立长效“造血”式扶贫机制

  “扶贫工作很多单位都在做,如果说佛山供电局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足够‘重视’和‘用心’,始终将扶贫济困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使命,真心、用心去落实,而非简单地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负责人说。

  去年6月,佛山供电局接到英德市大洞镇庙坑村的对口帮扶任务,随后对该村开展了长达半年的调研,发现其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

  对此,供电局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书,确定将蔬菜种植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并召回一批在珠三角租地种菜的村民回乡。“以前因为交通不方便,在家地里种的东西难卖,我们都去东莞租田种植。”庙坑村村民老张说。现在,村里道路修建好,计划建设蔬菜基地的消息传出去后,村民们都重新回到村里,“在家种地本来就免去了土地的租金,贫困户还有补贴,花费开销相比在外地也少了,我们村民真正受益了。”老张乐呵地说。

  同时,为帮助农户走向科技创富,佛山供电局组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为蔬菜基地作技术指导,并在销售渠道上,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村民散种的蔬菜,再将蔬菜送往市场。目前,佛山已经成为庙坑村蔬菜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下一步,佛山供电局还计划借鉴三水蔬菜基地的模式,建成供港蔬菜基地。

  驻村干部成了村民的“知心人” 

  “一个才驻村帮扶一年的‘外乡人’,成为了村民的知心人,村民有疑惑、有争执,常常去找驻村干部解决。”一名熟悉扶贫工作的员工说,而何坤便是他口中的那位“外乡人”。

  由于庙坑村的交通条件较差,村里较为封闭,所种植的水稻也只是自给自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驻村干部的何坤在去年6月刚进村时,村民对他以及他要做的工作并不理解,认为扶贫只是“走过场”,村民更多选择旁观,参与度并不高。

  面对老乡们的态度,何坤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经常在田间地头转悠,了解该村的土壤特性、种植特点,并挨家挨户地拜访,关心贫困户的生活,关切地询问学龄儿童的学业情况,利用自己的专长为村民检查电线、电器,叮嘱村民注意用电安全。通过驻村这一年的努力,村里水泥路建成通车了,蔬菜基地丰收了,小孩上学有支持了,何坤不但获得村民的理解,还成为村民的知心人。

  何坤笑着说:“村民遇到种植上的疑惑了,小孩上学遇到难题等,都会找我聊一聊,让我帮忙出出主意。” 

  助学基金将儿童留在课堂

  位于山区的庙坑村,教育资源落后。去年,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关闭了,这对家里有四个孩子的贫困村民老蓝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减少和避免在校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的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求学,供电局发动员工捐款,并将筹集到的资金建立起扶贫助学基金和应急基金。据何坤介绍,目前,扶贫助学基金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两次奖励,第一次是向庙坑村贫困户的51名在校学生发放2014年助学金;第二次是今年升学季,对学习优异的学生给予每人800-2000元不等的奖励。

  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负责人在实地探访时说:“派驻驻村工作组专门进行扶贫体现的是供电部门的社会责任感,除了给村民建设好基础设施外,我们更关心是3年扶贫期满后,如果扶贫人员撤离了,村里是否还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

  基于该局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效,2013年,佛山供电局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单位;日前,更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其“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供电企业。

  (赵艳 叶梅贤)

资讯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国企治理
关注
贫困山区的“绿色造血者”
自育花卉
迎佳节(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