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设计“本土化” 设备“中国造”

中海油自主深水油气开发技术获突破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1月05日   第 13 版)

  本报讯   2014年12月29日,我国第一个自主完成水下生产系统设计的气田——文昌10-3气田进入详细设计阶段。依靠自主创新,中国海油深水油气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初步具备自主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能力。

  深水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近年来,全球重大勘探发现有50%来自海洋,主要来自深水。目前,全球有5000多套水下生产系统、200多座深水平台在生产,“走向深水”已成为世界共识。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1/3,70%蕴藏在深水,受制于技术,我国长期被排除在南海深水开发之外。

  “要在南海深水大有作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海油研究总院副院长李新仲说。他认为,自主创新既包括深水钻完井、浮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也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开发关键装备、工程设备、产品和材料的设计制造能力。

  从合作到自立,深水关键技术实现螺旋上升。2008年,中国海油启动了以流花4-1油田为代表的深水可研项目,随后与Husky公司合作,完成了荔湾3-1气田ODP(油田总体开发方案)设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番禺气田ODP设计实现自主化,文昌10-3气田基本设计独立完成。

  从科研到ODP再到基本设计,中国海油实现了深水工程设计逐渐“本土化”,在水下工艺、控制系统、脐带缆等深水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深水钻完井技术日趋成熟。今年8月,南海深水钻探发现陵水17-2气田,我国自主培养的深水技术团队已基本掌握了全套深水钻完井技术和深水测试技术。

  从引进到创新,深水装备、设备制造实现高效发展。国产化是打破技术壁垒、推动经济高效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关键。2011年,“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自主建造完成,中国海油在深水工程装备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的同时,中国海油还积极鼓励中国厂商参与其中,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外高桥造船厂总经理王琦说:“接到‘981’订单时,我们一穷二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海洋工程高端制造领域。”

  2009年,中海油研究总院联合民营企业攻克了适用于1500米水深脐带缆关键技术,水下采油树、深水管汇等深水关键设备也已进入了国产化“快车道”。

  据悉,中国海油正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深水油气开发工程关键技术攻关,涵盖深水钻完井、深水浮式平台等6个方向。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谢彬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和标准体系,为南海深水油气田自主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张宗鹭)

展望2015探路改革 负重前行
新年上产铆足劲(图片新闻)
中海油自主深水油气开发技术获突破
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逾5500万吨
关注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