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2014年国际能源10大热点

本报编辑部策划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29日   第 06 版)

  1 国际油价大崩盘

  2014年的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很多大事,但无论从影响力还是受关注程度,年末的油价大崩盘无疑都稳登榜首。

  以今年中为分割线的石油市场可谓“一半火焰一半冰霜”,前半年各种令市场紧张的地缘政治事件不断发生:叙利亚危机、伊拉克动乱、利比亚罢工……油价一攀再攀终于在6月冲上今年顶峰。恐怕当时谁也没想到,油价年底会来个大翻盘。

  的确,年末的油价崩盘好似一场龙卷风,来的猛烈而突然。正当人们担忧油价过高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脚步的时候,它就这么崩了,而且一崩到底。在这场虏获全球目光的能源大事件里,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新晋原油生产“大户”美国,一个是魅力稍逊的、以沙特为主导的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前者凭借页岩革命不仅颠覆了自身命运,甚至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间接成为这次油价崩盘的主要推手之一,而后者则再次享受了一把多年前万众瞩目的风光。

  欧佩克11月的部长级会议受到了近年来难得的关注,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的强势态度,委内瑞拉等小国的委屈不满,都成了各大报纸网络的头条。就在欧佩克反复强调决不减产时,美国竟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30多年前沙特和美国那场油价战,那次沙特大胜而归,美国则元气大伤。这次结果还会相同吗?不论事态如何发展,油价是升是降,相信步入2015年石油市场依然会是全球能源领域最受关注的地方。

  (王晓苏)

  2 中俄能源合作达到空前高度

  2014年对于中俄能源合作而言,可谓是收获的一年。

  5月21日,多年裹足不前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破冰,中石油与俄气在上海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为双方10余年的拉锯战画上句号。自2018年起,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首次经由管道,进入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市场。

  这宗天然气贸易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在全球都赚足了眼球。俄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特别提出:“能源是中俄双边合作的火车头……中俄双方密切的经贸往来、坦诚公开的对话,对国际能源安全的维护有着显著作用。”

  当然,这还不是2014年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全部。10月12日至14日,李克强访俄,期间,与俄总理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了经贸、投资、能源、金融等领域近40项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

  事实上,经过多年合作,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是“遍地开花”,除了油气供应,管道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电力、炼化,以及核电领域都有大量项目合作。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福米乔夫指出,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全面进入了注重落实的新阶段。

  (李慧)

  3 “一带一路”催生区域能源合作

  如果古代丝绸之路让人联想起茶叶、香料、瓷器,以及盛世繁荣,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展现的则是,资源、技术、设备,以及中国崛起。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

  这个战略构想于2013年萌发,2014年深化。今年,中国领导人先后踏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一次次精彩“路演”将理念设计转化为务实合作。

  “一带一路”可谓“一子落而满盘活”,油气通道将全面打通,形成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地区煤炭、电力逐步打开区外市场;能源基建设备出口将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一带一路”践行的是深度战略对接,而非国际社会所说的“满世界找油”。中国是值得信赖的能源输出大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季节性缺电,中国还可协助建设高效燃煤电站,大力推动电力联网。

  我们并不是美国,“一带一路”也不是“马歇尔计划”。共同发展,而非援助,平等互利,而非干预他国内政,“一带一路”体现了一个字——“容”。“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张琪)

  4 APEC《北京宣言》倡导可持续亚太能源安全观

  时隔3年,APEC再次来到中国。天公作美,11月初的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

  “APEC蓝”是天帮忙,更得益于人努力。会议期间,限行、停产、休假,但这只是减排降尘的应急方法,APEC能源部长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才是优化能源结构的治本之道。

  “APEC的21个经济体,拥有世界40%的人口,46%的贸易量,57%的经济总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擎。我们要深入开展能源开发领域的协商和合作,大力推进能源投资和贸易,全面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源的安全保障,携手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能源伙伴关系。”张高丽在APEC能源部长会议上一语道出了亚太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

  APEC能源部长们承诺,将继续强化APEC成员国领导人签署的能源安全倡议(ESI),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可持续的亚太能源安全观,共同致力于构建亚太能源安全新体系,承诺将继续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放。

  《北京宣言》还提出,到2030年APEC地区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量在地区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并重申了“到2035年将亚太地区总能源强度比2005年降低45%”的目标。

  (张琪)

  5 中美气候合作为全球减排示范

  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国联手了!中国、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11月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份声明实现了4个“第一次”:第一次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第一次将气候变化视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第一次将气候变化与国家、国际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就“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达成了政治层面的共识。

  其中最为抢眼的要数中美做出的承诺。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碳排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

  回顾这一年,中美的减排成绩可圈可点。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美各表决心;到北京APEC会议上,中美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再到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奥巴马宣布向绿色气候基金拨款30亿美元。

  两国对利马气候大会的贡献更值得称道。大会在“拖堂”了16个小时后,仍有近半数国家不同意协议方案。修改后的版本获得通过,靠的就是几个字——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这显然脱胎于中美声明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还记得,4年前坎昆气候大会上,中美互指鼻子对骂,如今,联手推出减排声明,又在气候变化快要谈崩之时,挽救了利马大会。

  请记住这个超强组合: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他们行动了,其他国家还在等什么?

  (张琪)

  6 乌克兰危机引爆俄、欧、乌天然气博弈

  这一年,俄罗斯很“受伤”,一面要应付乌克兰的无理取闹,一面要反击欧美的趁火打劫。“战斗民族”再次证明了自己的顽强与不屈。

  去年底的俄欧“争乌战”,转年后迅速恶化成“乌克兰变局”。克里米亚独立拉开了俄乌对峙的序幕,战火从政治版图蔓延至能源领域,俄乌第三轮天然气之战随之打响。

  对于斗气,俄乌两国轻车熟路。2006年和2009年的前两轮,与今年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俄罗斯先于4月停止对乌优惠供气,乌克兰拒不接受,并状告俄侵吞克里米亚自然资源。俄罗斯后于6月对乌下达偿还气债的最后通牒。

  乌克兰的置之不理让俄罗斯动了真格,6月16日,正式断气!乌克兰愤怒,欧盟哗然,美国趁机制裁,俄罗斯陷入被动。

  感到有美欧撑腰,乌克兰更加疯狂地反击——切断俄对欧的天然气输送。这让欧盟始料未及,只好出面斡旋。此后的3个月里,俄乌欧举行了大大小小数十场谈判,每每都是吵吵闹闹,失败告终。

  直到冬季将至,双方的态度才有所缓和。10月29日,两个冤家终于握手言和,俄同意以378美元每千立方米的价格供气,乌克兰承诺分两笔偿还31亿美元气债。12月9日,乌克兰收到了首批气体,这场持续一年之久的天然气危机就此告一段落。

  俄罗斯这根紧绷了一年的弦也在年底断了,卢布暴跌50%,经济几近崩溃。多轮制裁、油价下跌、政治交力、能源暗战,这一年,俄罗斯真的尽力了。

  (张琪)

  7 墨西哥新总统强力破除石油垄断

  8月11日,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手起笔落,在稍早前已获国会通过的能源改革二级法案上签字,墨西哥持续76年之久的石油垄断终于破冰,能源改革大幕自此正式拉开。

  业界盛赞这份自北美贸易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经济改革法案。墨西哥驻华大使温立安也将此次改革称为墨西哥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其实这些说法一点也不为过。1938年,时任墨西哥总统的卡德纳斯将设在墨西哥的英、美、荷等国的17家石油公司的资产全部收归国有,建立了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自那时起的几十年间,墨西哥国油一家独大,包揽了墨境内所有油气资源的勘探、生产、炼化,乃至运输和销售,私有和外资公司没有任何机会进入墨能源领域。

  高度的垄断非但没有格外保护墨西哥能源产业,反而令墨石油产量逐年下滑。过去10年,墨原油产量下滑25%。墨西哥国油由于技术限制和缺乏资金,根本无法独立开发储量巨大的深水区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墨西哥顶着世界第10大原油生产国和世界第12大原油出口国的头衔,能源进口却越来越多。

  率先为墨西哥油气领域引来了加拿大的投资。不仅加拿大的油气公司与墨西哥国油签署合作协议,就连包括TransCanada公司在内的企业也盯上了墨西哥的基础设施建设。另据墨西哥能源部估计,2015年上半年进行的油气首轮招标将吸引私人投资超过126亿美元。墨西哥能源改革已经正式踏上了征程。

  (李慧)

  8 日本核电重启做足了准备

  日本重启核电的之心人尽皆知,剩下的问题就是还要等多久?4年了,民众似乎还未走出阴影,政府却已经准备好了。

  4月通过的《能源基本计划》就是安倍的第一步棋。该计划是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政府制定的首份计划,将核电定义为“重要的基荷电源”,明确了核电站重启的方针。

  核电安全牵动着日本全国上下的敏感神经。去年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泄露小事故,而今年这一数字明显减少,日本在核安全管理上的确更加谨慎。

  9月,九州电力公司川内核电站的1、2号机组率先通过了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安全标准审查;12月,关西电力公司高滨核电站3、4号机组紧随其后。这两张来之不易的“合格证”预示着日本告别“零核电”已经不远。

  好消息不止于此,10月,川内核电站重启的决议获得市议会通过,成为首个获得地方政府同意的案例。不过,关西电力公司大饭核电站3号、4号机组就没有这么幸运,福井地方法院5月下达了否决书。

  核电重启其实没那么简单,首先要获得监管部门审批,还要得到当地政府首肯,以及民众支持。日本政府于12月宣布,计划对重启核电站的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拨款,而停运核电站所在地政府将为此买单。安倍似乎希望通过“贿赂”地方政府,完成核电重启大业。

  “日本首座重启核电站”的殊荣究竟花落谁家,是川内还是高滨,我们并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核电大国即将卷土重来……

  (张琪)

  9 油气上下游企业纷现并购大手笔

  并购年年有,就属今年强!

  不管是合并、兼并,还是收购、分拆,都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频繁使用的有效手段,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能源产业更是“出镜率”奇高,今年油服、铁路、管道领域各出现了一笔刷暴眼球的企业整合案子,给整个能源市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全球第二大油服商哈里伯顿向第三大油服商贝克休斯发起的收购案,高达346亿美元的“聘金”丝毫没掩盖住收购案自身的影响力,业内不禁一声叹息:油服市场变天喽!

  紧接其后的加拿大第二大铁路运营商CP拟与美国第三大铁路公司CSX合并,也如平地一声雷在能源运输市场炸开了锅,这剂猛料让服务于页岩繁荣的北美地区的铁路商们都绷紧了皮。

  北美最大管道运营商金德摩根进行的“家族整合”也让人津津乐道,随着旗下3家子公司全部整合进母公司,这个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未来在管道运营、能源存储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日子将越发逍遥。

  如果说,创业是下雪,竞争是雪上加霜,那企业整合则更像是一场地动山摇的雪崩,酣畅淋漓过后留下的是更适应市场环境、资源优势更突显、更促进良性竞争的新生命,而这些成功迈入2015年的新生命也要明白:前面有鲜花,更有荆棘!

  (王林)

  10 油企巨头高管频现变动

  今年全球大型能源公司高管层变动十分频繁,除法国道达尔因掌舵者马哲睿骤世无奈换帅之外,意大利多家国企、挪威国油、英国BG,以及哥伦比亚国油都更换了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ABB更是自爆料提议壳牌前掌门傅赛担任新董事长。

  本来,企业高层变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鉴于当前局势:下跌的能源价格、闹心的地缘危机……能源公司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以配合全球整体趋势,因此筛选新的领军者显得越发重要。

  最大规模当属意大利,该国政府4月将4家大型国有企业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全部撤换,其中包括意大利国有能源巨头埃尼(Eni)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最唏嘘当属道达尔,有“中东先生”美誉的马哲睿10月坠机身亡,让全球哗然一片,甚至传出了“阴谋论”的传言,回顾这位投身石油的法国贵族的人生之路,不禁让人感叹:天妒英才。作为马哲睿“关门弟子”的波漾接任道达尔新CEO,业内赋予较高期待。

  最戏剧性当属BG和挪威国油,前者大手笔挖了后者的“墙脚”,将挪威“石油先生”隆德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挪威国油窝了一肚子火也只能再择人选。

  都说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必然可遇不可求,能源行业出其不意的走向更是考验高管经验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至于上述能源巨头的新高管们,能否在日新月异的市场里带领各自企业闯出一片新天地,也只有等待2015年的检验。

  (王林)

2014年国际能源10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