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只为那一抹绿

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电站投运

本报记者 王静 特约通讯员 黄雨晴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22日   第 31 版)

  12月13日,由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院”)设计的陕西榆神协合200兆瓦生态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投运,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电站。

  环保设计保住“绿”

  该项目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东部约5千米处的榆神工业园区内。站址所在地区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地貌以沙丘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植被以稀疏沙草及少量灌木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大型发电项目势必会破坏原有地表植物,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怎样不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保住那一抹“绿”?成为摆在陕西院设计人员面前的“拦路虎”。

  为解决这个难题,陕西院请来陕西省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的专家共同研究。最后决定采用在地表上部用支架架空,给植物预留生长空间,再在支架上布置光伏板的设计方案。针对风沙草滩区的特殊性,设计人员重点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活动,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生态环保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

  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光资源主设人兰松介绍说:“在布置光伏电池板之前,需要将项目区土地推平,这样就会破坏现有植被,极易造成就地起沙和地表沙土流动。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们在设计中就明确要求扎设草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为地表植物的种植提供保障。” 

  为了迅速恢复并改善植被,陕西院还吸取榆林地区多年来的治沙经验,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选择植株较矮、生长迅速、投资小、管护容易的沙打旺和紫花苜蓿作为人工种植物种,可以在当年就形成较好的植被覆盖。结合项目区地下水位高、水源较为充足的特点,方案中还设计了打灌溉机井、铺设输水管道、连接滴灌设施,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水,沙打旺、紫花苜蓿收获后还可以用作饲料、绿肥以及提取生物农药,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地表植物的平均株高达到0.5-1.0米,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有效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发电设施设备,不仅巩固了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低耗设计增添“绿”

  为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陕西院在占地、用水、能耗等多个方面采用先进可行的低耗节约措施,为光伏电站长期经济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契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陕西院通过合理规划布置,节约了厂区用地面积。在设计中,将生产、生活用建(构)筑物集中布置在电站内,根据场地及建筑物作用进行功能分区;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边角地带,并尽量压缩各种管线、道路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对电站场址区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及太阳能资源情况的实地踏勘与分析,多方案比较后,采用多边形布置。

  同时,陕西院还根据对已运行光伏电站情况的调研,按照每2个或者3个安装单元之间设计1个运行维护通道,经过布置优化,在原1兆瓦光伏方阵的占地面积上增加约22千瓦的装机容量,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增加了工程的装机容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针对电气节能,电气一次主设人陈庆文介绍说:“工程选用的逆变器功率因数大于0.99,为电网提供了高质量、低损耗的电能。电站集电线路通过线路负荷距以及经济输送容量的计算比较后确定采用35千伏电压等级。其他电气部分,通过多种布置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阵布置,优化电缆沟布置,有效节省电缆的长度和材料用量。”

  与此同时,陕西院进一步优化建筑节能设计,采用预装式逆变器室等设计措施,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工程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选用高效环保型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热量损失;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空调以及照明系统的设计,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与未采用节能设计的建筑物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可减少约50%。”土建主设人顾斌介绍道。

  陕西院贯彻“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保护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陕西院将继续致力于新能源发电项目业务领域,奉献更多的绿色环保清洁能源。

  (压题图为陕西院设计的陕西榆神协合200兆瓦生态光伏电站工程,陕西院/供图)

只为那一抹绿
热点
能建湘军驰骋“疆”场
科技引擎提升装备核心竞争力
环保煤场靓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