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22日   第 14 版)

  湖北省页岩气勘查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  湖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第三次推进会日前召开。据了解,该省境内页岩气勘查已取得新进展。

  近两年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调局武汉中心相继在鄂西地区部署了6个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在恩施地区投放了两个页岩气勘探区块,华电集团成功中标并已全面展开勘查工作,在宣恩实施的一个探井见到了良好的页岩气显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于去年申请在湘鄂西Ⅰ、Ⅱ两个常规油气区块中增列矿种,开展页岩气勘查,在与壳牌公司合作的区域内完成了2口探井;中石油浙江油田公司在荆门常规油气区块中实施页岩气探井,也有良好的页岩气显示。

  根据会议规划,到2016年,该省将基本完成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加快恩施、宜昌地区勘探开发步伐,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将鄂西建成与渝东同步发展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在江汉盆地周边地区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

  据预测,湖北省页岩气资源储量为9.4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储量为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

  (刘峰)

  

  生物燃料转化乙醇应用获突破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研究所)日前发布一项生物燃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该所研究人员通过克服原料难以降解的特征,从而提高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成都研究所人员表示,由于工业废弃物、秸杆等生物原料具有难以降解的化学结构特征,转化率偏低,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变得非常困难和昂贵。

  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甘薯等块茎类非粮原料。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甘薯最大生产国,且甘薯具有高淀粉和可发酵性糖,使之理想的1.5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目前薯类原料粘度不能有效降解,制约了其转化燃料乙醇的应用。 

  成都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一种高产降粘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经过简单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类原料粘度,此举将有效解决制约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成本问题,大幅度提升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目前,该项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胡敏)

  

  青海油田今年产油35万吨

  本报讯  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英东油田上盘40万吨产能建设项目日前收官,产能到位率达到100%,成为青海油田公司近三年来单个油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

  青海油田公司突破关键技术,开拓接替领域”的思路,在英东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进行边勘探、边开发、边试采。仅用3年时间探明叠合含油面积8.06平方公里、天然气储量61亿立方米。

  3年间,青海油田公司在英东上盘共钻开发井275口,每口井均获成功,平均钻遇油层厚度达到175米,钻遇层位、断层位置、油层厚度与开发方案高度吻合,创造青海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之最。目前,英东油田上盘开井生产125口,平均单井产量在7吨以上,比开发方案高出0.5吨,综合含水率5.5%。截至12月10日,这个油田累计生产原油39.9万吨,预计今年完成产量35万吨。

  (吉海坚)

资讯
煤层气需政企“抱团”破难题
关注
中海油服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图片新闻)
美国煤层气产业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