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外来公司渐退 本地企业活跃

东南亚油气上游领域悄然“换血”

本报资深记者 李慧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2月08日   第 07 版)

  近年来,在东南亚勘探生产油气对外来公司的吸引力似乎大不如前了。据能源资讯网站Rigzone报道,包括赫斯(Hess Corp.)、新野勘探(Newfield Exploration Co.)和墨菲石油(Murphy Oil Corp.)在内的一众外来油气公司,纷纷修改战略,削减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油气资产。与此同时,一批东南亚本地油气企业,特别是新兴油气公司却抓住这个时机,迅速“接盘”,兴致勃勃地开始布局这一全世界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

  国际公司减持资产

  事实上,许多国际油气公司自去年开始,就已经不再将东南亚地区视为优先考虑的区域,纷纷削减其在该地区的上游资产。这些公司出售了部分、甚至全部其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油气区块。

  其中,新野勘探于去年10月,开始出售其在马来西亚的上游资产。据了解,2012年,该公司在马曾经拥有每天2.3万桶的净产量。这部分资产被东南亚本地一家海上油服综合供应商SapuraKencana Petroleum Berhad以8.9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

  紧随其后的是赫斯公司。该公司曾持有印尼近海的Natuna Sea A区块23%的股份,但去年却将这部分资产全部出售给了印尼国家油气公司和泰国国家石油勘探及开采公司(PTTEP)旗下的分公司,总报价为13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尼国有的天然气分销和运输企业Negara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赫斯在东爪哇海上Pangkar区块75%的股份。

  今年4月,PTTEP又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赫斯公司在泰国境内的全部上游资产;而印尼国家油气公司则在9月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墨菲在马来西亚30%的油气资产。

  本地企业迅速崛起

  就在外来公司“步步后退”之际,一批东南亚本地企业、甚至是一些刚刚起步的本地油气公司,却抓住这个时机,迅速填补了该地区的空白。

  马来西亚RHB集团分析师Kong Ho Meng指出,东南亚本地企业之所以将目光汇集到本地,其实是受到此前一直高居不下的油价影响。“事实上,国际油价是从今年下半年才开始一路下滑的。” Kong Ho Meng说,“此前,由于油价高企,东南亚油气勘探开发市场蓬勃发展,众多本地公司希望能在此分一杯羹,因此开始进入这一区域。”

  马来西亚的Tamarind能源公司、Ping石油公司,以及新加坡的AziPac公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企业。这些公司普遍成立时间短,资金来源于私募股权基金,但却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本地勘探开发经验。

  其中,由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Ping石油公司,最早进入东南亚油气上游领域开展业务。该公司在马来西亚上游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根据公司网站公布的信息,该公司还特别吸收了此前活跃于东南亚的新野勘探公司在马来西亚的两名工作人员进入管理层,他们此前曾参与过分成合同的起草、对废弃油田的开发,以及3个新油气田的发现。Ping石油公司表示,这些经验都将服务于该公司未来的业务开展。

  另有今年7月刚刚成立的Tamarind能源公司,曾发布声明表示,未来业务重点将放在“增加现有油气田的产量及储量增长、高效地发现和开发地区潜在油气田,打造优质的业务组合”。为此,该公司雇佣了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在东南亚石油项目工作过的人员。“我们既有精良的开发设施,又有创新的管理理念。”Tamarind能源的首席执行官伊恩·安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能够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巨大的价值。”Tamarind能源公司的发展前景还得到外界的肯定。美国投资公司黑石集团旗下的能源部门,就为该公司提供了8亿美元的基金。

  此外,还有新加坡的AziPac,也得到了能源投资企业Seacrest集团的支持,于今年5月正式运营。在其此前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近期,东南亚海域几个令人兴奋的发现表明,整个亚太地区、特别是孟加拉湾的“油气勘探开发都正在复苏”。公司总经理大卫·斯特说:“我们的目标是依靠技术和创新理念,迅速成长,在东南亚上游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除了发掘自身优势,这些新兴企业还积极联合东南亚的几个大型国家油气公司,合作进入上游领域发展业务。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Tamarind能源就同马来西亚国油合作紧密。《星报》援引安格尔的话称,马来西亚国油针对老旧油田的一些合同、财务条款,“十分适合像Tamarind能源这样的本地独立公司”,比如风险共担合同。另据Tamarind能源公司负责勘探与生产业务的执行副总裁Wee Yiaw Hin介绍,马来西亚目前大约有106个老旧油田,总储量大约能达到5.8亿桶。

  上游领域魅力不减

  本地公司的积极态度表明,虽然国际油气企业正在逐渐退出东南亚上游领域,但是,对于全球油气产业来说,东南亚仍然不失为一块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根据国际能源(IEA)2013年发布的《东南亚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至2035年间,东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增幅将超过80%,相当于目前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

  IEA估计,为了应对持续攀升的能源需求,东南亚地区将分别需要2100亿美元和4600亿美元的累积投资,用于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其中,将有大约1619.5亿美元用于石油的上游业务,占投资总量大约79%;天然气上游则需要3726亿美元投资,占总量的81%。

  IEA在其报告中表示,东南亚本地企业对其上游领域的兴趣,也恰好反映了该地区对新投资的吸引力。IEA强调,东南亚地区上游领域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对现有油气田最大限度的再开发,以此“可以减缓该地区油气产量的下降”。

  此外,RHB集团香港分公司也指出,东南亚一些国有油气公司购入外国同行出售的资产,也表明本地对上游领域的信心。同时,诸如Tamarind能源、AziPac这样的新兴上游公司的进入,在东南亚上游领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东南亚油气上游领域悄然“换血”
美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媲美传统燃料不是梦(关注)
中国碳排放峰值可能早于2030年
跨世纪油井老骥伏枥(能源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