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0次缔约方大会(COP20)及《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大会(CMP10)于12月1日至1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来自194个国家的代表团、非政府组织出席。作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的“最后一站”,本届大会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与往年的吵吵闹闹相比,今年似乎较心平气和。中美发表的气候联合声明开了个好头,随即欧洲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印度的减排态度也格外积极,这似乎释放着这样的信号——气候谈判僵局或在利马打破。
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役
自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以来,这场关乎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战役已走到了第20个年头。作为承接上届华沙气候大会成果,铺垫明年巴黎气候大会的重要一站,本届利马气候大会的基调早已定下,主要任务是在2015年底巴黎气候大会前达成一个协议草案,并落实各缔约方所形成的重要共识,建立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日表示,利马气候大会是各国进入明年巴黎气候大会谈判前的一次关键会议。各方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后展现的政治意愿令他感到鼓舞,其中包括欧盟新设的减排目标、中美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此外,绿色气候基金将很快筹集到100亿美元。
欧委会首席谈判代表埃利娜·巴德玛表示,利马大会将成为巴黎大会前一个重要里程碑,欧盟期待利马大会取得实质性成果。
本届大会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普尔加·维达尔对本次会议寄予厚望:“我希望这次会议成为对话的会议、有承诺的会议,希望本次大会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留下遗产。”
中美欧模范带头
留下遗产或许有戏,从利马会议召开前夕中美发布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可见端倪。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碳排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巴德玛在会议期间表示,《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可谓一针“催化剂”,对于其他国家进一步宣布减排计划有示范效应,并对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协议有促进作用。
欧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利马气候大会召开前夕,欧盟公布了减排目标:到203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至少40%。
“我们期待更多经济增长大国能够效仿欧、美、中,在2015年第一季度前准时提交2020年气候目标。”巴德玛表示。
继中美欧相继宣布减排目标,利马气候大会第三天,也就是12月3日,德国总理内阁也同意加强2020年前的气候行动,保证达到早先设定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0%的目标,这要比欧盟到2030年减排40%的目标更雄心勃勃。
印度压力山大 澳大利亚搅局
全球两大碳排国家中美达成减排协议后,世界的目光聚焦到第三大碳排国——印度的身上。
印度《商业标准报》分析称,《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给印度带来巨大的压力。2009年12月,印度曾宣布到2020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5%的承诺,但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依照印度目前的排放趋势,到2020年,碳排将提升34%,2030年将再翻一番。
据一位不具名的印度官员透露:“印度正进一步研究减排方案,努力缩小目标与实际差距。我们需要像中美那样得出一个印度的碳排峰值年份,同时制定新的减排目标。”
彭博社消息称,印度或将于2015年1月宣布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与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削减碳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不仅印度,日本也倍感压力。日本气候专家中村明次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上,日本已经处于被动地位,尽管《京都议定书》是在日本签署的,但日本却在后退。现在中美已经成为领先者,日本应该在本次利马会议上展现出积极态度。
另外,俄罗斯气候代表亚历山大·彼得洛夫斯基曾在9月透露,俄罗斯的目标是到2030年减排25%至30%。但《华尔街日报》认为,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冷战,其态度很难预测。
当然,每次气候大会都会有不和谐之声。《卫报》认为,澳大利亚或许就是搅局者,先是废除碳税法案,后高调扩大煤炭贸易。《华尔街日报》指出了一个细节,阿博特并没有派环境部长、而是贸易部长和外长与会,而且于大会第二周才抵达。要知道大多数国家都派了环境部长或气候大臣,澳总理办公室回应称,澳大利亚外长和贸易部长代表出席是因为会议期间将有重要的经济和投资问题讨论。
此外,石油出口国也不希望达成气候协议,特别是欧佩克国家担心减排将导致石油需求量走低,所以呼吁认真区分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气候援金有进展
以往的气候谈判“协议多、落实少”,不过本届会议在气候援金上传出喜讯。绿色气候基金目前已筹资93亿美元,尽管离今年底前承诺的150亿美元还有一定差距。
就在两周前,30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承诺为绿色气候基金出资93亿美元,其中近10亿来自德国。在11月举行的G20峰会上,奥巴马曾宣布向绿色气候基金拨款30亿美元,日本表示愿意提供15亿美元,英国将援助10亿美元,加拿大和法国也同意出资。
以上各种迹象似乎让外界看到了希望,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成败只有等到最后一天才能揭晓,也许这一次真得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