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中国首届地热论坛——“2014中国地热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透露,我国地热储量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6,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要提高到15%,地热能开发年利用量要达到5000万吨标煤;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要继续提高到20%,地热能开发年利用量要达到1亿吨标煤。开发利用地热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论坛由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简称“国家地热能中心”)发起主办,主题为“开发地热、合作创新、引领发展”,目的是汇集国内外地热界专家学者,推动地热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数据显示,全球5km以内地热资源量约4900万亿吨标煤,中国地热资源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6,其中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每年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现每年可利用3.5亿吨标准煤,减排5亿吨二氧化碳;中深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现每年可利用6.4亿吨标准煤,减排13亿吨二氧化碳;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现正处于研发阶段。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广、类型多、资源丰富,具备大发展的资源条件,推进地热能源的科学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正当其时。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地热的开发利用必将对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表示,中国石化于2011年将绿色低碳确定为公司的基本发展战略。发展地热等清洁能源,是中国石化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目前,地热利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推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解决环保问题,优化能源结构及促进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地热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涉及资源勘查与评价、钻井成井工艺、尾水回灌、梯级利用、高效运营、保温与换热、防腐防垢、热泵和发电等技术。目前,国家地热能中心、中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和石油大学、地质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形成了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地热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很好地指导了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实践。
地热资源已成为我国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促进我国地热产业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修订和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到2015年,地热能源供热制冷面积将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10万千瓦,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数据显示,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热利用每提高1个百分比,相当于替代标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0万吨、二氧化硫约90万吨,氮氧化物约26万吨,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化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把发展地热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规划和推进,形成了多井集输、梯级换热、综合利用、尾水净化和采灌结合等地热资源开发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修改),实现了地热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区域扩展到14个省份,地热供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的30%,实现可替代标煤1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50万吨/年,成为国内地热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企业,并成功打造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雄县模式”。截至目前,河北保定雄县已建成供暖能力338万平方米,成为我国第一个“无烟城”。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研发阶段。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5亿吨标准煤,其中地热能源仅占约0.6%,与国家规划目标相比,开发利用差距较大,因而潜力很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中国石化等企业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也将为地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