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来,作为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批接受体系建设正式评价审核的单位,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全面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梳理三级核心业务流程193个,包含风险点189个、价值点143个、协同需求79个、总结差异及优化思路15个;绘制三级业务流、信息流、价值流总图。梳理现有岗位标准2113项,修编16个部门及基层单位330项岗位职责。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业务流程涉及构建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强化业务流程衔接关系,实现流程贯通,形成各业务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高效运作体系。”近日,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王志伟针对全面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
全力构建,资产管理“添新丁”
王志伟表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是全面巩固提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编制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暂行规定、体系规范、评价办法、评价细则、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标准制度。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启动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广实施工作,优选10至15家单位于年底前完成评价验收,并计划在2015年年中完成全部的单位验收评价工作。
作为国网公司系统首批接受体系建设正式评价审核的单位,黑龙江电力自4月份以来,通过召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全战线全力加快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涵盖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4大阶段,横跨发策、基建、物资、运行、运检、营销、财务7大业务环节,包含79个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流程节点的资产管理实物流。明确资产形式过程中的财务关键管控点,定义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及形成过程,建立资产管理价值流。同时,明确各流程节点定义完整的信息清单,根据资产管理策略、资产管理业务活动要求,实现基础信息的共享及衔接,建立资产管理信息流。
全速推进,精益管理“真功夫”
“我们在体系建设工作中,根据员工能力素质评价方法论,识别出公司员工应具备的20项能力素质,以省公司及13家地市公司运检部为试点,对运检部57类岗位2198人进行能力素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2015年年度培训计划进行调整,使新的培训项目、年度培训需求计划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黑龙江电力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白铮这样介绍。
基于一、二级流程图,黑龙江电力运用逐级分解方法,实现资产管理业务从顶层业务要求到底层业务活动的层层分解和衔接,纵向实现公司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等资产管理岗位的全覆盖,横向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专业的全贯通,以进一步提高精益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同时,黑龙江电力还采取组织本部及基层单位业务骨干集中脱产办公的方法,组建体系建设咨询专家团队,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对第二阶段工作计划进行细化分解并倒排序,确定月、周、日工作计划和任务,推进体系建设工作,在12月底前完成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的第一批单位正式评价验收等工作。
9月中旬,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预评价专家组,对公司16个部门、哈尔滨供电公司及所属爱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尚志220千伏变电站检修现场、物资仓库、检修公司等基层单位进行现场评价审核,通过访谈人员200余人,查阅了佐证材料及信息系统相关记录千余份,并开展了预评价工作,对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成效予以肯定。
全面提升,凸显创新“含金量”
据了解,哈尔滨供电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把握资金安全“一条主线”,做好资金预算化、账户管控化,全面深化资金管理工作。该公司加快省网资金管理融合,强化资金安全管理,优化资金归集和使用模式,提升资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编制月度资金使用情况表及调度报告,对资金管理工作绩效指标进行定期纠偏,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建立工作机制和评价办法,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实现现金支出业务零发生,在细化财条印鉴和密钥管理的同时,切实有效防范电子支付风险。
同时,黑龙江电力调整资产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层层细化体系运行内容,将工作落实情况与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挂钩。开展专项研讨,明确基层单位定位,细化各项工作及具体牵头和责任部门,部分工作具体到责任岗位。
此外,该公司还基于状态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全寿命成本模型,结合资产墙分析,构建资产管理通用技术方法,加强风险防控,促进员工提升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作业现场人身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成配电运维安全管控平台的试点建设,实现配电检修抢修的信息化,在高精度定位终端的设计上,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设计方法,结合无线定位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定位,全面降低现场作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