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沙特不减产意在“自我保护”

■高瑞夫·沙玛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1月10日   第 05 版)

  过去的4个月,世界原油价格下跌近25%。截至10月底,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夏季高涨的115美元/桶直接缩水30美元,很多人或许都在疑惑——沙特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无论是根据传统观念,还是过往采取的应对措施,抑或是沙特的正常动机,大部分人都认为:沙特阿拉伯是时候降低产量以遏制油价继续下跌了。

  然而,全球石油市场并非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是中国,就在今年,美国仿佛迫不及待般将这项桂冠拱手送出。而美国国内石油产量的持续攀升,意味着美国从全球市场进口的石油会逐渐减少,致使中国拥有了更多的影响力和谈判话语权。但目前来看,中国的石油需求也不像以前那般强劲。此外,美元走强也变相促使了油价的走软。

  就在如此不同寻常的局势下,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Aramco)在10月初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该公司非但没有削减产量,还将与亚洲买家合同中自己的旗舰产品——阿拉伯轻质原油的每桶价格降低了1美元。

  尽管欧佩克(OPEC)众成员国,尤其是伊朗对此感到愤愤不平,但也只能跟随“老大哥”沙特一起下调了原油价格。

  全球石油市场通常关注的是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和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的浮动,但按照欧佩克12个成员国原油价格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欧佩克一揽子参考油价(OPEC Reference Basket)已从10月7日的89.37美元/桶下跌至10月23日的81.67美元/桶。

  对于沙特降价的动机,外界如此解读: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不想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情景重现,即当时的石油减产使得沙特损失了不少的全球市场份额。

  不少人认为,市场正在迫使沙特作出如此反应。这种解读过于肤浅,难以服众。与此相反,笔者认为:并不是市场在摆布沙特,而是沙特在耍小手段试图撬动市场。自我保护有可能是沙特此举背后的动机,但这其中还掺杂着多方面的考量,并非是单纯为了维持市场份额。笔者坚信,沙特是自愿承受短期损失,以求加强并维护其在全球石油市场重要地位的长远目标。

  但沙特本应该出手保护住100美元/桶的油价下限,这是沙特政府平衡预算所需要的油价,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必要性。德意志银行分析师Robert Burgess指出,沙特拥有庞大的资产储备,因此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忍受油价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未必需要进行举债或收紧国内的政策。

  在欧佩克内部,科威特所需的盈亏平衡油价为75美元/桶;卡塔尔所需的盈亏平衡油价为71美元/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所需的盈亏平衡油价为80美元/桶,也就是说只有这3个国家可以和沙特一起承受目前的油价下跌。这也意味着其他产油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其中,委内瑞拉需要油价可以达到“不现实的”162美元/桶;伊朗需要油价达到134美元/桶;尼日利亚需要油价达到126美元/桶,作为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产油大国——俄罗斯需要油价达到约100美元/桶。

  哪怕是俄罗斯目前还可以承受住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但如果长期低迷,其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在这个多次遭受西方制裁打击的国家,经济增长早已放缓。石油和天然气占其出口总额的70%,为政府贡献了近50%的财政预算。其石油储量虽然可观,但大约也只是沙特储量的1/3而已。

  此外,沙特不减产的决定还有可能会对美国页岩油(致密油)和加拿大油砂的开采造成打击。来自北美地区业内的反馈信息表明,页岩油开采商的盈亏平衡线在90美元/桶左右,而加拿大油砂则在75美元/桶上下。布伦特和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目前远低于90美元/桶,离75美元/桶也相距不远。就页岩油而言,因产量衰减曲线异于传统油田,必须要保持开采才能够维持产出水平。

  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穆迪的总经理Steve Wood表示,油价下跌还会直接损害西方国家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公司的营收,很大程度上会直接伤及这些公司的利润。在油价最终回升前,很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先跌破70美元/桶的大关。

  Steve Wood 直言:“面对供应量持续增长的环境,原油价格走软并不太让人意外。但10月中旬的油价下跌势头之猛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此番暴跌可以归因于市场预期的中国和欧洲石油需求增长趋软。同时,沙特已经预示了要捍卫其市场份额,而不想充当欧佩克乃至全世界的调节者。”

  (来源:《福布斯》,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焦旭/整理)

国际资本还能否与阿根廷共舞
美天然气应寻求最佳出口方式
燃料电池如何
“蒸蒸日上”(关注)
沙特不减产意在“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