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研讨会:

严控光伏电站质量风险

本报资深记者 王海霞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1月03日   第 24 版)

  10月3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4中国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会议聚焦了我国光伏电站质量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西安隆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永祥在会上直言:“长期以来,国内光伏市场过度关注系统成本,而对实际度电成本关注不足。其实,在光伏市场蛋糕做大的当下,光伏电站投资质量值得认真评价,投资目标需科学设定,影响投资目标实现的每一个指标都要经过严谨论证。这其中,光伏组件的选择则是关键。”

  随着我国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每年将有超过10GW的光伏电站安装量,有千亿元规模的投资,如果将来出现大范围质量问题,将导致行业出现“灾难性”的局面。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降低成本来寻求价格竞争优势的案例不断胜出,随之而来的,组件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热斑、隐裂和功率衰减等质量问题已成业界“心病”。

  更严重的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组件质量问题有可能频发,最终对光伏产业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光伏电站能否长期稳定运行、能否达到使用年限,都对电站项目内部收益率和投资收益净现值的影响明显。

  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协祥指出,国内光伏产品生产者往往片面重视出货量、EPC业者片面重视装机量、业主注重追求压低装机成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伏电站25年的发电量、安全性、监控性和运维成本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潜在的风险使得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巨大风险。

  吴协祥的观点得到了杜邦光伏氟材料专家胡红杰的认同,胡红杰指出,中国地缘辽阔,气候和环境差异明显,安装在不同地区的光伏系统受气候和环境影响不同,所以,在选用组件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地区沙尘、湿度、光照、温度和盐雾等环境。

  胡红杰还指出,我国发展光伏比欧洲的自然环境还要恶劣。他表示,在我国光伏得到快速发展的西部地区,同时也存在干旱少雨、地表沙化严重、风沙活动强烈等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随着光伏组件户外使用时间的延长,风沙磨损的加重,光伏组件和背板都会侵蚀得更快。而当前,这些技术因素并没有得到充足的考虑。随着电站投产年限的增加,国内光伏电站产品长期可靠性和材料质量问题会进一步凸显。

  实际上,光伏电站存在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能源主管部门关注。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今年的几次会议上都强调,在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的同时,绝对不能让质量出现问题。针对光伏产品的质量,国家能源局和国家认监委在去年下半年就曾专门组织调研组,通过走访光伏产品的聚集地和检测机构,对光伏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确实不少。根据鉴衡认证中心调查,全国已调查的425座太阳能电站中,30%建成的3年以上电站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去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光伏关键产品要加强检测认证,未经检测认证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然而,文件并没有明确将光伏电价补贴与使用认证的光伏产品进行强制挂钩。业内人士指出,认证肯定是必须的,但认证只是对材料和工艺合理性的一次验证,并不能保证整体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眼下,年底抢装的势头仍在上演,特大型光伏电站仍在加紧建设中,未经认证的产品仍大行其道。

  不过,与会专家认为,光伏电站虽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风险无处不在,但风险仍是可控的。

  对于控制风险的核心所在,胡红杰认为,材料是硬道理,了解组件材料才是确保投资回报率的关键。

  吴协祥建议,在政府层面上,应该改变导致“抢装潮”出现的审批机制,政府和业主应改变低价中标的招标机制,转而采用专业议标机制,至少应该以25年度电成本代替每瓦成本招标,并在标书中明确25年运维成本,以此来确保25年的安全与发电量。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宋向东建议,在光伏电站设计咨询阶段和施工阶段,相关方要加强标准的学习和应用;在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行阶段,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整个产业都要增强认证和保险意识。

资讯
治理“路条”倒卖动真格
上海松江区个人光伏分布式项目占全市两成(关注)
严控光伏电站质量风险
光伏需要市场 市场更需要光伏(老红光伏西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