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致敬追风人——讲出风电从业者自己的故事)

——记海装风电5MW风机海上低电压穿越测试团队

甘露 高健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11月03日   第 23 版)

  9月12日,海装风电H151-5.0MW海上风电机组,在江苏如东潮间带国家海上示范风场,完成了低电压穿越型试验的所有测试。海装风电5MW海上风电机组在同级别中实现了“三个第一”,即是“全球第一款适应III类风区、我国第一款通过认证、单位千瓦扫风面积第一”的海上风电机组,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海上作业模式,采用专用海上风电安装船吊装完成的5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是国内第一个完成海上低电压穿越测试的5MW级别风电机组。

  然而,完成这样一个国内首创的测试并非易事。15人的测试团队,历时3个月,这个测试团队对中国海上风电低电压穿越测试进行了新探索,积累了新方法,取得了新经验。为了探寻幕后故事,近日,笔者采访了5MW测试团队。

  积累新经验

  “低电压穿越测试是风电行业标准,是风机入网的必备条件”,海装风电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5MW研发项目经理张海亚,开门见山说起了做测试的原因,“但以前都是陆上测试,海上测试在国内没有成功案例。海上低电压穿越测试是一项探索工作,必须做,但条件却不充分,这是最大的困难。” 

  海装风电研发中心主管工程师杨兴华是这次测试的项目负责人,他回顾了测试全过程。2013年5月,电科院到现场考察是否具备测试条件,同年8月,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确定2014年二季度开始做测试。今年6月12日,整个团队进驻如东现场。7月9日,测试设备进场,花了一周时间安装在岸上。期间,大家忙着做方案,白天黑夜讨论技术问题。7月,完成了小风测试,等待大风来临却苦苦熬了一个月。

  张海亚说:“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测试,海装风电公司副总经理陶友传带领5MW测试团队提前一年多开始准备,抽调各业务骨干全程参加测试。这次测试是5MW在研发阶段的最后一项测试,全过程中,我们突破多项技术问题,克服诸多困难,最终,开创了又一个‘第一’,即国内第一个完成海上低电压穿越测试的风电机组,积累了新的经验。”

  苦等大风来

  “海边环境潮湿,紫外线强,风况难以预测,这次测试充分展示了我们的技术实力,”。杨兴华说起了测试的事,“我们常常需要加班熬夜处理问题。按要求,这次测试需要分别在小风(额定功率的10%~30%)和大风(额定功率的90%以上)情况下完成相应测试点。我们在十天内完成了全部预测试,并很快完成了小风情况下的正式测试。”

  然而,大家没有预料到的是,整个8月,西太平洋一个台风都没生成,需要的大风迟迟不来,为此,测试团队默默地承受着等风的煎熬。一点大风要来临的消息都会让他们兴奋异常,甚至夜不能寐,早早地赶到测试现场进行准备,有时候蹲守到夜里2-3点钟。谈起往事,测试团队的小伙子们说,当时就像着了魔,想的、谈的甚至梦到的都是大风吹来。

  9月1日凌晨,大风终于来了!所有人5分钟集合完毕,驱车40分钟到升压站。遗憾的是,大风只吹了几个小时就偃旗息鼓了。测试团队需要完成20个测试点,可是只完成了17个测试点,只差半小时就能做完所有测试。然而,大风减弱,团队只能期待下一次大风到来。

  9月12日,苦等的大风来了!凌晨7点半,负责监测的杨洋第一个发现机组功率达到了4MW,几乎在2分钟内就实现了满功率发电。团队再次前往升压站,希望能完成最后测试。我们需要风速临界点在12~13米/秒就能完成测试,与业主协调倒闸,争分夺秒,又完成了2个点的测试。可是到中午11点半的时候,大风却没有了。预测晚上8点来大风,居然下午就来了。于是再次倒闸,终于,在5:52分,我们完成最后1个点的测试。

  踏上新征程

  测试的成功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他们家人默默支持的成果。测试团队成员刘亚林的妻子带着1岁半的小孩来到现场,为他鼓劲加油。兰涌森的孩子才6个月大,连续发烧,但他在家人理解支持下,他一直和团队坚守在现场。

  海装测试团队能打硬仗的精神正是全体海装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体现。

  业主报告显示,今年1~8月,3MW以上风机中,“海装造”风机的可利用率达到91%,位居第一位。

  对于这样的成绩,张海亚充满信心地说:“事实证明我们的团队有战斗力,有责任心,敢打硬仗,能啃硬骨头。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有能力扛起风电新能源大旗,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辽阔的黄海之滨,巨大的叶片伸展向天尽头,那就是“海装人”的胸怀,海装风电将立志走在中国风电的最前沿! 

数字
歌美飒深耕中国市场
金风科技携手惠普实现信息管理现代化
中电投哈密三塘湖弘毅风电项目开工(图片新闻)
大风起兮云飞扬(致敬追风人——讲出风电从业者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