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高山仰止铁塔巍峨银线半入云

川藏联网将于年底前投运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8月11日   第 25 版)

  日前,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目前川藏联网工程进展顺利,截至7月28日,川藏联网工程变电工程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电气设备已陆续进行安装,预计2014年底可以建成投产。

  铁塔组立即将完成

  川藏联网工程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工程项目包括:新建乡城—巴塘—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2公里,新建昌都—玉龙、昌都—邦达220千伏线路512公里,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工程总投资66.3亿元。

  工程于今年3月18日正式开工,截至7月28日,地线架设完成792.61公里,占比52.41%;导线放线施工完成715.71公里,占比47.33%;导线紧线施工完成592.56公里,占比39.19%;附件安装完成1030基,占比37.31%;工程验收完成78基,占比2.83%;铁塔组立累计完成2734基(总数约2760基左右)。同时,新建的4座变电站也正在抓紧施工,所需建设材料供应顺畅。

  “全体参建单位决心在艰险中保安全,在艰难中树丰碑,力争2014年底实现工程建成投运,将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成造福藏区人民群众的光明工程,造福康巴的吉祥天路。” 国网相关人士表示。

  正克服地质、交通等诸多困难

  据了解,川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先后穿越巴楚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河谷和高山丛林,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坡度在35°-65°,基本为悬崖。同时,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隐患大,大型机具功能作用难以发挥,人工、机械降效严重,施工建设极其艰难。

  与青藏联网工程相比,川藏联网工程的设备材料用量更大,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需翻越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以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人烟稀少,部分地段难以通行,阻车、断通时有发生。其中,该工程全线约60%的塔位为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只能架设轻型货运索道。此外,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幅射等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极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

  针对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的巨大风险,川藏联网工程在国内电网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监理工作。针对恶劣的道路条件,建立了“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的物资运输保障体系。针对生命保障难题,川藏联网工程在施工沿线建立了26个医疗站点,配置了符合高原特点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安装四个固定式高压氧舱,并建成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

  助推川藏两地藏区跨越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西藏自治区的用电需求也在增长,但同时,西藏电网已形成三个区域性电网——藏中电网、阿里电网和昌都电网,难以适应这样的增长态势。为此,2011年底,被称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竣工投运,联接较大的藏中电网,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正在建设的川藏联网工程将把昌都电网连入大电网,为藏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据介绍,该工程不仅将有力支撑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结束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还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严重缺电和无电地区通电的问题。

  同时,昌都地区和甘孜南部地区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川藏联网工程的建成投运将大大提高水电外送能力,满足未来金沙江、澜沧江和玉曲河水电开发的送出需要,对于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昌都地区、甘孜巴塘地区乃至川藏两地藏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国网“走出去”内涵不断提升(评论)
川藏联网将于年底前投运
上虞电力“特种兵”(带电作业60周年系列报道)
电力员工百米高空“走线”巡查(图片新闻)
蒙东电力首牵交流特高压10月开工
舟山供电倾力海岛精品供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