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

(发言摘编)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8月04日   第 13 版)

  ■范必

  ■王海运

  ■邓郁松

  ■胡卫平

  ■王进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副司长 范必

  建立开放格局下的能源安全观 

  当今世界能源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既要立足国内,增强供应能力,又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优质能源保障水平,从而在开放格局中维护能源安全,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统筹考虑国际国内能源形势

  从世界能源形势上看,美国页岩气革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受挫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增油气消费主体,油气供应呈现出中东、中亚、非洲、北美多极并存的形势。作为油气的使用方,我们有了更大的选择权。能源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石油武器的威力所带来的影响已不再是全局性的。基于上述影响,未来全球油气供应会进入相对充裕的时期,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仍然要维持比较长的时间,优质化石能源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主体能源。

  在中国,能源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还是保障供给,为国民经济提供充足、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能源委员会议上强调了能源供应的经济性。较低的能源价格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同时,能源发展是稳增长的重要基础,能源优质化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抓手。到2020年,中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如果到时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这种小康很难说是全面的。

  应重视非传统能源安全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油气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一次能源的主导力量。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安全被确定为最重要的能源安全领域。

  国内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安全,认为油气对外依存度越高,越是受制于人,安全威胁也越大。二是价格安全,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受政治、金融等非供求因素影响较大,油价持续升高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或会超出可承受范围。三是通道安全,认为石油运输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和其它热点地区,具有政治和安全上的风险。

  传统能源安全观赋予了石油、天然气较多的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色彩,在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间建立起密切关联。主张尽可能提高能源自给水平,开辟多种石油天然气入境通道。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油气开发方面存在竞争和对立,应当通过“走出去”获取较多的海外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质能源的供求矛盾、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剧,日益暴露出传统能源安全观的局限性。主要是,重煤轻油的思想制约了能源结构调整视油气为命脉的观点抑制了市场竞争,抬高了国内价格。将油气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只允许个别企业进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限制了多种所有制企业的进入。

  海外油气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交往的回旋余地。世界上主要的油气资源都被发达国家瓜分完毕,中国作为后来者,只能到一些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国家参与开发。在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上,往往受油气利益的羁绊,不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在海外开采的油气,大部分就地销售,并没有直接形成对国内的实物供给。

  探索新时期能源安全

  现在的世界能源格局与传统能源安全观形成时的格局有了很大不同,需要我们根据形势变化探索新的能源安全观。 

  首先,对我国能源是否安全要有一个准确判断。我国一次能源的自给率超过91%,能源供给总体上是安全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很多人担心这一比例过高。但在国际上,石油依存度多少是安全的并没有标准可循,也不宜把能源进口与安全问题在数字上简单对应。

  其次,在油气与安全的关系上,在可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到因大规模战争中断油气供应的威胁。随着冷战结束,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国之间依存度加深,非传统安全已上升为主要威胁。以军事斗争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威胁虽不能完全消除,但在有终极武器的国家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因担心全面军事冲突造成断油断气而采取过度防卫的措施,如过度强调立足国内、限制油气使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发展的手脚,甚至使丧失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第三,从个体安全走向集体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油气资源已经全球配置,由一个国家单独去应对供应、价格、通道等风险,代价会很大,也不实际。中国应树立集体安全的观念,加强与油气生产国、过境国和其他消费国的合作和政治互信,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通过双边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等方式实现共同的能源安全。

  第四,应当确立由煤炭时代走向油气时代的战略目标。油气是清洁、高效、易用的优质能源。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到那时如果能源仍是以煤炭为主,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这种小康很难说是全面。但是,当我们对能源安全有足够信心的时候,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已经进入到油气时代的门槛,能不能迈过这道门槛,跟我们能源安全观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建立一种开放的格局下的能源安全观,才能进入油气时代。

  (吴莉)

  丝绸之路经济带油气合作应进行全面规划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暨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海运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我国国际战略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 将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沿海和西部两大经济增长引擎的共同成长。对冲沿海开放带来的风险。其次,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大合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更多的大国贡献,从而打造幅员辽阔的亚欧经济合作带,推动世界经济版图的建设。三是将这个地区打造为中国和平崛起所必须的经济合作带、睦邻友好带。四是促进新兴国家的战略协作,推动地区国家成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进而建立一支有别于西方的新兴国家地缘政治力量。油气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必须强化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的使命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油气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头戏。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有俄罗斯、中亚、西亚油气生产国,同时,还有中国、印度等重要油气消费者,我国西部地区也是油气资源的富集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资源、技术的互补优势,推动油气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由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共同组成的新型油气机制的形成,即国际油气秩序的改造,推动各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我国陆上周边油气走廊战略布局的完善,确保国际形势发生突变时我国的油气安全。油气合作还可以带动互联互通、商贸、科技,扩大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融合、文明互建,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支撑。油气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油气企业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应当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提供的机遇作出应有的贡献,拥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油气合作规模宏大,环境复杂,必须协同规划、协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建设规模非常宏大,可能涉及多个国家,我国多个省区、多个企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我们应当看到在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同时存在,如何通过调动有利因素化解不利因素,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油气合作进行系统论证、全面规划,并且与有关国家认真磋商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我们的战略目标、相关规划进一步调整。另外,应积极协调国内各行为主体的行动,形成统一认识,建立协调机制,而不是一哄而上大家争着抢项目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能源合作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应选择正确的实施路径,制定规避风险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做到油气合作与其它能源合作相互促进,能源合作与非能源合作相互支撑,经济合作与政治任务合作相互配合。

  (吴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

  推进我国页岩气发展需足够耐心

  这两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对世界能源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当说其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本世纪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大幅度上涨造就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的天时。再有就是地利,其境内存在大量的页岩气资源和天然气行业管制的逐步放松,使得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能够自由的进入这个市场,让价格自如的发挥作用,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基础。所谓人和,既有气的资源,又有好的治理环境,大量的中小企业被吸引到这个市场上了,所以才能出现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中国天然气规划是中国的规划当中最成功的,天然气规划的误差比较小,因为供给端和需求端能够很好的匹配。产量和消费量都在快速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天然气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不超过6%。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非常快,很多地方也非常有积极性,但是,可能有几个情况需要深入理解:

  要深入分析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变化情况对生产和需求的影响,去年一年,中石油光进口天然气这一块亏了几百亿,为什么?因为进口价格跟现在终端销售价格有价差,换句话说,目前较快的消费增速是建立在对天然气价格仍然实行一定的价格管制和补贴的基础上的,如果真把天然气价格提高到生产企业、进口企业不再亏损的水平,需求增速是否还有那么高?终端用户是否有那么高的承受能力?

  我们在不断的提高天然气价格水平,如果2006年、2007年时候天然气是很有竞争优势的话,到目前为止,如果真正的按照进口价格到市场上顺价销售,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这是需要考虑的。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天然气的价格变化要盯着油价变化。到目前为止,整个油气的开采正在从常规资源向非常规资源转变,意味着整个勘探开发的成本在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谈到其它的能源产品,比如可再生能源产品,那些能源产品的价格在往下走。2008年,油价处在比较高的水平,2005年之后,世界范围之内都在鼓励能效转变,前期政策效果到2015年之后会有更加明显的显现,这个影响是很大的。

  按照现有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背景,我们和美国做个比较,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高油价的情况,短期看还具备地利优势,有些国内专家认为我们的页岩气储量非常丰厚。我们重点关注人和这方面,制度层面是否制定了有利于页岩气开发的制度体系,是否具备足够的有技术积累、有竞争力和有资金实力的企业介入,任何企业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不是打口井,气就可以出来,没那么简单。我个人判断,中国页岩气能够看到一些比较大的成绩最快需要在2018、2019年之后。我们认同整个页岩气发展会存在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对于整个过程中的推进速度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张森)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秘书长胡卫平

  混合所有制应循序渐进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利大于弊

  第一、国内油气勘探和销售领域逐步开放,它可以吸引非公有资本的投资,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能源企业公平竞争,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鼓励能源企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混合所有制在海外投资联合并购有优势,可以减少海外投资的风险和挑战。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这样的投资合作允许企业以创新的方式“走出去”开展投资并购业务。

  第三,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是有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储配及输气管道建设。

  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国内各种市场资本是否做好混合经济的准备?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民营企业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比如,从资金到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等等。民营企业跟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要进行融合的话,是不是存在着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 

  其次,我国能源价格是受一定程度的宏观政策影响的,是不是给非公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在一定程度地降低了非公有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使能源商品回归到商品的属性?

  第三,要对混合所有制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能源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私有化和颠覆公有制的借口。

  应做好顶层设计

  第一,政府应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油气开发和勘探领域。

  第二,企业应做好混合所有制多元化的公司管理和监管机制,使资本在市场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监管,企业要更好的追寻监管的机制。

  第三,积极响应“走出去”的同时要发挥混合所有制在海外投资能源行业的优势,不妨可以从混合所有制的工作上入手,以发挥各自优势的方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

  第四,围绕着混合所有制政策的改革,应该循序渐进的落实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混合所有制的进程,还不能太着急,因为两种企业的文化需要一个磨合过程,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框架下,还有一些由政府确定的利益的格局相对来讲是一些界限,本身来讲,融合也需要有个过程。国家已经提出混合经济制的前提下,我们逐步的落实能源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有利、有序、有效。(张森)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

  平衡国际油气贸易与安全利益的关系

  国际油气市场相对稳定

  随着经济的增长,石油可能会有些增长,但不是突然的增长,中国与国际石油市场,市场供求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供给在短期之内会增长,但从市场本身的机制来讲,不会产生很大的危机。国际石油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

  就天然气而言,储量越来越多,页岩气供给也逐步增加。从消费国家来看,随着页岩气的发展,美国也会成为出口国,天然气市场也是相对平衡的。随着偶尔政治的波动,或者国家之间的纷争,天然气的供给短期出现回调是肯定的,长期来看,不可能是上升期。

  对于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我们对天然气资源还没有控制权,大部分通过贸易方式进口,我们有几条天然气通道,基本都是通过贸易或者通过其它方法得到天然气进口权。我们认为天然气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还有下浮的空间。

  国内也应重视安全问题

  从国家来讲,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国际供给的安全,供应、价格、通道是否安全?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国内也要讲究安全,在国际上,如果国际上的石油和天然气掌握在一家或者一两家手上,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国要发现更多石油进口来源,要通过不同的管道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内,事实上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就有一家,这一家如果出问题,我们可能就会出现安全的问题。从国际商的供给、价格、威胁、经济全球化、利益共同体来讲,我们不需要有太大的担心。     

  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来讲,越全球化,我们能源的越安全,我们越开放,能源越安全。我们并不非常担心国际供给问题。国内的安全可能还是更大的问题,为什么呢?很多车辆要烧汽油和柴油,不管价格的高低,我们现在没有供给,就影响了经济的运行。石油的替代性可能差一些,当然,还有经济性,从国际能源安全来讲,我们讲国际石油进口价格的高与低,如果太高,肯定是不安全的。在国内,如果石油、天然气价格太高了,生产企业就觉得不安全,对国内生产企业是非常负面的影响,我们也需要国内能源价格比较低。所以,国际能源安全的问题,可能并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要形成稳定的供给来源、更经济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的通道。应该实现多元化的能源占有、进口主体、开放国内的油气井资源,让更多企业参与竞争、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开发成本。鼓励并支持海外资源和市场开发、开放国内市场。实现管网的公用事业化、国际管网的经济性、国际分工与国际利益共同体。所有的目标实现要依赖于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张森)

  本版照片为付拥民/摄

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