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美丽乡村西平台 袅袅炊烟成往事(电力与新农村)

本报记者 王旭辉 本报特约撰稿 张慧 刘新颖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7月28日   第 27 版)

  壁立千仞的险峻山峰下,浩荡东流的托新河、绰尔河在这里交汇后逶迤南下。站在两河交汇处巨大水湾西岸的高坡上,仰望蓝天白云连着如黛青山;低俯河流环绕千回百转,错落有致的红瓦民居在绿树的掩映下点缀着岸边的宁静小村,一方方农田中绿绒绒的秧苗远远地铺向天际;闭目冥思,盈满花香的微风沁人心脾,音乐般的鸡鸣狗叫、马嘶牛哞和涤荡心灵的涛声不绝于耳……

  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著名旅游胜地——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浩饶山乡汇河口。岸上的小村子,就是全国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美丽乡村”之一—西平台。

  对于家乡世外桃源的迷人美景和美好生活,村民们感谢国家的生态建设政策,更感谢蒙东电力公司给他们送来促进项目落地的源泉——电!

  守住青山不砍柴

  西平台村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四周绿树环抱,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纵贯全村南北。正值午饭时间,不见农家小院的袅袅炊烟,却闻缕缕饭香扑鼻而来。正疑惑时,西平台村李书记哈哈大笑起来:“俺们村儿早就不用烧柴做饭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锅,一会儿的工夫,饭菜就能摆上桌了!”

  说起村民以前的生活,李书记既心悸又无奈:“以前电量不足,电压不稳,什么电器都不能用,村民们就偷偷地上山砍柴烧。眼看着山林被一点点的蚕食,大家也于心不忍,但是迫于生计没办法。现在,家家都是电气化,不但生态得到保护,而且大家的小日子也跟以前大不一样。天热了就打开空调,再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啤酒爽一下,那感觉就是一个美!” 

  据了解,西平台村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全村人口886人。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前,配电线路超过供电半径一倍多,电压很低,10千伏输电线路导线截面仅为35平方毫米,0.4千伏配电线路导线截面仅为25平方毫米。用老百姓的话说“比鸡肠子还细”,输送的电流根本满足不了家用电器的功率要求。

  去年,蒙东电力呼伦贝尔扎兰屯供电公司对浩绕山镇农网进行全覆盖式的改造升级。10千伏线路导线由原来的35平方毫米更换为120平方毫米,0.4千伏导线全部换为70平方毫米,变压器容量由原来的30千伏安升至200千伏安,村民们终于用上了“放心电”。

  铆足劲用电都没事

  走进李书记家干净整齐的院落,80多平米的红瓦房内电器一应俱全。45寸的大彩电上方挂着一张笑靥洋溢的全家福,李书记93岁的老母亲正躺在炕上悠闲地看着电视。这时,洗衣机嗡嗡工作的声音响了起来,一行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在路上同行的人就爆料:“自从农网改造升级后,李支书的爱人就特别爱用洗衣机,这次,没准我们又能赶上她洗衣服。”

  李书记乐不可支,点头默认:“那时候电力供应不上,用电总是小心翼翼,屋内只能点上15瓦的小灯泡,许多村民家中的家用电器都变成了摆设。特别是到了年三十,全村上下得把所有和电有关的东西全关了,提心吊胆地看春晚,生怕关键时刻又跳闸。现在可好了,电压稳定,小灯泡换成了亮亮堂堂的吸顶灯,铆足了劲用电也不怕了! 村里提供了电源和场地,晚饭后,我们就到村部门前跳舞健身。在家时还可以上上网,查查资料,业余生活特别丰富。”

  因为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村支书李树贵的脑海中也就有了更美好的蓝图:年底前,西平台村的巷道全部硬化成宽4米的水泥路;开发标准的农家乐旅游20户;做大做强养殖业,扩大舍饲养殖规模;育林2000亩,安装路灯30盏;建设两个提水泵站,把全村3万3千亩耕地都整理成平整的电力排灌、旱涝保收不靠天的亩产千斤粮田……

夜里为你亮盏灯 厅里为你开扇窗
资讯
动态
淮北供电实施
带电作业消除缺陷(图片新闻)
美丽乡村西平台 袅袅炊烟成往事(电力与新农村)
坚守“红线”筑牢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