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沿着两车道宽的新柏油路,走进浙江杭州萧山戴村镇石马头村,两边是大片苗木种植地。10米高的电线杆上架着崭新的农用线路,一排排整齐地向远方延伸,电线杆上还安装着一只只簇新的智能电表箱。不远处传来潺潺的水声,那是苗农韩纪标正在用电机给苗田排涝。
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是韩纪标几年前不敢想的。萧山区供电公司的一场农排线路接收改造,把他带进了新生活。
“1+1”推进,农网“杂牌军”整编
5月19日,连日的几场大雨后,苗田里积起了水。韩纪标走出田埂,迎面便碰上了戴村供电服务站的工作人员。
原来,石马头村的农排线路在改造接收后,由村属线路变成了供电公用线路,服务站马上将之纳入到用户服务范围中,一赶上雨后放晴,便上门提供排涝用电服务。
改造接收前,排涝却非如此轻松。以往,农排线路就像“杂牌军”,从管理到运维,都由各个村级组织自行负责。一方面,村级组织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导致老旧的线路跟不上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在专业性管控缺失的情况下,私拉乱接等安全违规现象也屡禁不绝。
为此,萧山区供电公司全面开展村属农排线路改造接收工作。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后,该公司按照“1个供电服务站对接一个镇政府”的“1+1”模式,牵头各乡镇村级组织签订农排线路移交协议,快速推进160个村签署移交协议。目前,已有16个试点村完成了农排线路改造接收。
“1户1表”推广,农民乐享实惠
在戴村石马头村,除了整齐规范的电线杆,安装在杆上的一只只智能电表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这180亩苗田,上个月交了电费43元。”拿出萧山供电开具的电费发票,苗农李任根说:“如今我的苗田单独有一个电表,用多少电明明白白,电费也比往年少了。”
原来,在农排线路归属于村级资产时,村级组织往往采用关口计量方式,即只在农排线路和公共电网的界面上安装一只总电表。村级组织统一交纳电费,再按照各农户的用电比例分配电费。这样的模式下,不仅一些老旧线路造成的线损被分摊到农户头上,农户交纳电费数额也缺少明确依据。
萧山区供电公司在开展的农排线路改造接收中,对规范用电计量提出了与提高供电质量同样的标准。一方面,拆除运行多年、危及安全的6.5米电杆,代之以可靠性更强的10米或12米电杆,将老旧线路更换成线径扩大的绝缘线路,供电半径至少缩短一半,有效减少了线路损耗。另一方面,严格按照“1户1表”、“1片1表”方式分类设置计量点,实现“有1家农户,装1个电表”的末端用电侧计量,尽可能地让惠于农民。
据统计,萧山区农排电力线路总长672公里,杆塔基数7965基,目前,萧山区供电公司正在全面开展52个村的农排线路改造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160个村的农排线路改造接收。
(富岑滢 姜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