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6月02日 星期一

中国能源报成立5周年座谈会5发言摘编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6月02日   第 04 版)

  ■郑德刚

  ■郭坚

  ■李宝森

  ■李庆文

  ■陆文辉

  ■许国祯

  ■巩凯

  ■张弛

  ■陈宏义

  ■黄楚新

  ■张燕

  中国能源报的未来

  可望也可及

  郑德刚 人民日报社企业监管部主任

  首先要感谢中国能源报对人民日报文化事业、发展改革的贡献,也要感谢与会的企业领导和行业专家,你们在参与了中国能源报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间接支持了人民日报文化事业的发展。

  现在大家都在谈新媒体,在新媒体崛起的同时,纸媒也在不断调整,做得好的新媒体也是传统的报人转型后在做内容。我认为是传统媒体在提供优质内容,而新媒体在提供包装平台。当前随着微信、微博的出现,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状态,但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分析的,主要还是要靠传统媒体,特别要靠传统媒体的报人,这方面能源报做得挺好。

  因为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我们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文化企业的改革才刚刚起步,但方向和路子都是对的,所以未来可望也可及。

  (于欢)

  

  能不断看到问题

  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郭坚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宣传部长 

  应该说5年来,中国能源报在中煤集团的建设发展当中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总结这5年中国能源报的变化、进步和发展,用“高”、“大”、“上”、“实”四个字形容一点都不过。这里的 “高”就是起点高;“大”,就是作为人民日报主管主办,以及国家能源局指导的一份报纸,内容、形式都反映了一种大气;“上”,是中国能源报作为一份国家级能源类专业报刊,层次高;“实”,就是内容实。

  能不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如何把中国能源报这张报纸办得更有生命力、更有影响力,建议:一希望更接“地气”,“落地”才能真正体现能源建设的成就与实力;二给能源相关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以更好地促进中国能源经济与能源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三,中国能源报应该形成自己的特有文化,促使员工在日常报道中能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中国能源报就能办得越来越好。

  (仝晓波)

  

  专注能源 创造价值

  李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副主任

  5年前,人民日报社决策创办了中国能源报,填补了中国能源传播领域的空白。

  5年来,中国能源报不懈努力、不负众望,建立了以中国能源报主报为核心的多媒体综合性信息发布与传播平台。创办了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成立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构建了行业舆论引导与研究的新格局。5年来,中国能源报干事创业、务实创新,聚焦国家能源政策与宏观管理,关注能源全产业链,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资讯,同时打造思想交流平台,为能源的科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前,加快发展坚强智能电网,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抢占新一轮人类文明进步的先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能源领域的历史使命。期待并祝愿中国能源报继续发挥采编优势、专业优势、团队优势与平台优势,加强“一特四大”,“两个转变”和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能源发展战略的传播,加强创意策划与重大题材深度报道,推动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肖蔷)

  

  艰苦创业的5年

  茁壮成长的5年

  李庆文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

  成立5年来,中国能源报作为我国第一份为能源全产业链服务的综合性经济报,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全球报业领域不断萎缩的大趋势中,中国能源报目前已稳固确立了自身的市场地位,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强劲态势。

  5年来,中国能源报始终坚持“忠诚国家利益、崇尚专业和谐”的价值理念,始终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特别是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和2014年三次改版后,“能源产经权威媒体”的报纸定位得到进一步体现,不断追求新闻“高度”、“深度”、“温度”的有机结合,把媒体触角向上攀升、向外延伸、向内提升,持续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信息传播与研究咨询共存的立体传播格局已顺利形成。目前,中国能源报已经发展壮大为1张报纸、2个周刊、2个网站、1个研究院、1本能源参阅,成为中国能源传播领域的领先媒体品牌。

  自创刊以来,中国能源报注重以品牌活动作为先导,不断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其中,中国能源集团500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全球新能源商业领袖评选、中国新能源企业100强、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区百强、中国能源年度人物、寻找中国最美矿山、寻找中国美丽电厂、寻找中国美丽油田、中国能源经济论坛、中国能源集团500强人才论坛、国际能源战略智库峰会、能源微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不但有助于直观、动态地掌握能源领域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更有助于树立我国能源行业标杆,为报社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面对未来,我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充分介绍我国能源领域发展成就,及时准确把握国内外能源发展最新动态,努力减少国际社会对我国能源发展的误解误判。注重不断在丰富思想内涵上下功夫,在提升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高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不断增强在国内外重大能源事件的报道中增强敏锐性,争取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苏南)  

  

  大视野、大格局

  大手笔促发展

  陆文辉 中国华能集团新闻中心主任 

  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5年来我关注中国能源报的感受: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

  大视野。中国能源报立足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放眼国内国际能源产业,有高度、有广度,并且内容丰富,深入专业、贴近行业,是一份专业化、综合性、权威性的报纸,“高端大气上档次”,在读者中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强的公信力。

  大格局。中国能源报已经是一个拥有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立体传播架构的综合性媒体,让读者在能源报的媒体平台上尽得所需。这说明,能源报适应了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做到了李庆文社长所说的 “因势而导,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从定位讲,能源报已经从最初定位于能源宏观和中观层面逐步向能源微观层面延伸,着眼于在宏观大背景下对微观个体进行剖析,以深度和广度报道提升了新闻价值。

  大手笔。中国能源报有一支精良的媒体队伍,他们是一个朝气蓬勃、燃烧激情、勇于挑战、才华横溢的团队,不但大手笔策划、大手笔写文章,而且大手笔搭建多媒体平台、大手笔举办品牌活动,充分体现出人民日报社旗下媒体的大将之风,在能源企业中树立了一流媒体的形象,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最后,衷心祝愿意中国能源报越办越好,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仝晓波)

  

  数字媒体时代到来

  能源报有独特机会

  许国祯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企业是能源行业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对于中国能源报的未来,我有两个建议:首先,能源是国家支柱性产业,必须有国家立场,能源行业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希望中国能源报可以搭建这样一个具有建设性的不同观点和思路的碰撞平台。让所有人雨露均沾能源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能源企业也期待与能源报有更多交流。

  其次,企业和传媒的受众有直接关系。中国能源报如果对传播对象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和理解,我们对话题的探讨,乃至企业和传媒间的合作都将会更加广阔。

  我还想说,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逆转,它不会带来报业的毁灭,但会对其他传媒产生限制和挤压。行业报有独特的机会,可以持久站立,但也需要转型,并且这种转型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晚。最后希望中国能源报越办越成功。

  (于欢)

  

  期待中国能源报进一步发挥能源行业媒体领头羊作用

  巩凯 中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

  (新闻办)新闻工作处处长

  能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媒体。中国能源报已成立5年,这5年来,中国能源报在解读行业政策、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作为一位能源人,特别是能源企业人士,我期待能源报能进一步发挥能源行业媒体领头羊的作用。对此,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对能源行业做整体、系统的报道,全面深刻地反映能源企业的真实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权威媒体传播,让公众了解更真实、透明的能源企业;第二,能源行业有其固有特色,中国能源报作为行业权威媒体,需要多深入行业、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将能源企业独特的方方面面纳入报道范围,比如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做一些更加专业与权威的报道。

  (肖蔷)

  

  充分利用资源  

  为能源企业服务

  张弛 中国神华集团新闻宣传处处长

  5年来,中国神华和中国能源报开展了很好的合作,我们也接受了中国能源报大量的采访,中国能源报记者采写了很多高质量、高水准的稿件。相信中国能源报以后还会有更大的提高。

  5年前,英国就有观点说,未来5年纸媒要消失。当时看此观点有点耸人听闻。此后一两年,一批纸媒果然以新媒体的新形式替代出现。中国能源报已经成立5年,也在转型,未来将发生深刻变化。

  下一步,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还要创办中国城市报,或许可以借这个契机,更多以新媒体方式呈现。此外,希望中国能源报能利用人民日报的品牌、发挥自身优势,尽量利用资源,为能源企业服务。

  (苏南)

  

  央企合作典范

  创新办报风格

  陈宏义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建部副主任  

  我最近看了两本书,一本是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写的《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另一本是汉能集团董事长李河君写的《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这两本书给我的启发是: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势,均是以能源加信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能源报抓住这个契机而创办,并辉煌走过了5年,今后中国能源报会走得更好更稳健。

  2012年7月23日,中国能建和中国能源报一起创办了中国能建周刊。中国能源报走新闻性+行业性+企业性的办报风格,闯出来一条和央企合作的新路。报道在业内很有影响力。不仅对推动中国能建的品牌、企业文化有很好效果,对中国能建推动市场开拓也大有益处。

  有几点期望:在适应能源产业发展,引导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方面再努力;可以发挥全媒体、全产业链以及重大活动的力量,在能源产业化上下功夫;提升内容团队和经营团队,从办媒体向经营媒体转变。

  (苏南)

  

  宏、中观话题解读到位

  微观话题也不能少

  黄楚新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平时经常听到唱衰报纸的声音,但是 中国能源报创刊5年来,每年的营业额都以两位数增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有三个原因支撑我看好中国能源报:

  第一,中国能源报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敏感性。2009年之前,能源安全还不是一个特别受人关注的话题,但是当年成立的中国能源报已经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大势。中国能源报在报道国家能源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方面,给出了很多可观、公正、理性的解读,让读者充分把握了行业发展的态势。

  第二,从媒体角度说,中国能源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依托纸质媒体的影响力,中国能源报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开拓了网站、微博、微信、杂志和研究院,已经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立体传播,通过多个媒介平台,继续专注专业内容。

  第三,在报道特色方面,中国能源报非常关注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内容,关注世界、国家层面的行业发展态势,尤其是对热点事件的追踪很及时。

  谈两点期望:第一,希望中国能源报在做好专业报道的同时,积极以能源视角解读热门事件,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纸媒的优势就是深度报道,这是一般的新媒体做不到的,也是能源报的优势所在。

  第二,中国能源报过去的报道多立足于宏观和中观,从受众角度看,我们也应该关注微观层面的东西,将报纸与普通读者紧密联系起来。能源跟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应该将这些看似宏大的话题,化解为与普通读者有联系的微观话题。

  (于欢)

  

  报纸正向精英化转变

  专业性越强活得越好

  张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报纸媒体的转型有两条实现路径:一是转向精英报纸,精英报将作为纸质形态的生命延伸,中国能源报就是其中之一,精英报纸传播专业化的知识产品,专业性越强的反而会活得越好;二是数字化延生,报纸只是品牌的一种延续,更多价值将靠数字化的推送实现。

  事实上,报纸是所有媒体中最早拥抱互联网的传媒,但一直缺少抓手。报纸应摆脱“纸”的束缚,进入“屏”的领域,和“网”的舞台,不再把自己定位在报纸集成商的角色上,而应定位在内容生产商和提供商的角色上。但在盈利模式上,中国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内容付费的市场迟迟发展不起来,对于中国能源报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尝试《卫报》“免费试用,搭载广告”的模式来操作。

  另外,从受众层面说,精英报纸是一个小众市场的小众化产品,它只面对社会有用主流话语权的层级。此前媒体更多关注的是广告客户,而非读者,这一块需要重视起来。

  (于欢)

 

中国能源报成立5周年座谈会5发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