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舞阳智能灌溉升级现代农业

本报特约撰稿 李振江 杨化冰 薛俊峰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5月26日   第 26 版)

  “来!见识一下俺们种地用的新玩意儿”。日前,河南省舞阳县莲花镇包庄村种粮大户包乐樵在他承包的地头,从鼓囊囊的钱夹中摸出一张卡,在蓝色钢制井房的小玻璃窗前划拉一下,瞬时间,一股井水从地埋管中喷涌而出。“看着像银行里用的卡,在咱这儿可是能刷出水来的”。包乐樵乐呵呵讲解着,又将卡在玻璃窗前划了一下,流向麦田的水戛然而止。

  有井水了,再架上电,在包乐樵眼中就等于节约出大量的种地资金,而在舞阳县农开办主任周瑞峰看来,水和电在一起就相当于能让人体的血脉正常流动起来了。周瑞峰说:“如果说水是庄稼赖以生存的血脉,那电力就是保障血脉通畅的根源”。

  工程任何时候出问题

  都要承担责任

  作为河南省重点提升完善的6个“示范万亩方”之一,舞阳县16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位于沙河和澧河交汇处的泥河滞洪区,涉及舞阳县5个乡镇77个行政村及一个农场,共有机井2475眼。如何能让机井为耕地高效服务,使高标准粮田“标准更高”,是各级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正是基于此,河南省政府要求“万亩示范方”内的机井通电率达100%,让项目区内的电力建设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动力之源。

  2013年,舞阳县加快对16万亩示范方的改造进程。为确保泥河洼“万亩示范方”内的机井通电率达100%,舞阳县供电公司要做好10千伏线路、配电房、台区及附属设施高低压线路的配套建设。

  当年12月,舞阳县供电公司接到任务后,正是供电企业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迎峰度冬保供电任务最为繁重的时段,而且此项工程按正常程序需4个月才能完工,现在却要求在两个月内竣工投运。工程资金筹措难、物资供应缺、电力通道协调难、施工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摆在面前。为此,舞阳县供电公司采取倒排工期法,明确节点,一切工作尽早安排,逐个排除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个壁垒,明确责任人,通过多方努力,破解工程难题。

  电力施工人员利用春节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抓紧施工,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正月初四又开始了工程的建设……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他们终于提前完成了4个月的工作量。

  配电房有一个责任牌,上面对施工日期、施工项目、竣工日期等写得清清楚楚,工程负责人侯晓国的名字也赫然写在上面。负责施工的力源电力安装公司经理孙军民介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采用终身负责制,即工程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了任何问题,工程负责人都要承担相应责任。”

  靠天收的泥河洼

  变成了旱涝保收田

  目前,示范方内的电力配套工程已全面完工,工程总投资711万元,共组立杆塔827基,新建10千伏线路65.5千米,建设99个配电台区,容量9.9兆伏安,彻底解决了以往农田机井不通电、不能灌溉的难题。

  周瑞峰表示:“电力的畅通,实现了泥河洼高标准粮田示范方装备水平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全面提升。”今年3月份的旱情,正是在电力保障下得到快速而有效地缓解。

  爱“显摆”的包乐樵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以前浇地用拖拉机带动水泵,一亩地要用3升多柴油,需二十来块钱;现在地头架上电了,一亩最多5块钱,一下子就省了十来多块。“你算算,承包4900亩地能省多少?种一茬麦,天不旱也得浇2水(遍),旱时得浇4水(遍),乘个4得多少?”

  “旱能浇,涝能排,这里小麦亩产量由原来的7、800斤增加到现在的1100多斤,原来靠天收的泥河洼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供电企业功不可没。”舞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高保常表示。

  示范田地头,一望无际的绿野直入眼帘;一排排电杆整齐排列着,间隔有序的蓝色钢制井房镶嵌在麦地里。“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现代农业的发展格局在这里展露无遗。目前,舞阳县16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已成为河南省政府为加快农业结构产业升级、发挥已建成高标准粮田示范引领作用的一项重要工程。

资讯
舞阳智能灌溉升级现代农业
关注
节能路灯照亮丽水(电力与城市发展)
上虞供电带电作业供足电(图片新闻)
“哪里有作业,哪里就有3G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