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能源合作是中俄利益最大化优选

宋魁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5月26日   第 04 版)

  中俄签署这个天然气大单的历史意义是里程碑式的,这次谈判之所以能达成,主要是彼此对谈判的心理把握准确与到位。就在外界纷纷揣测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否再次延迟时,该项目于21日“破冰”,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终得签署,由此为中俄刚刚宣布建立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标上一个生动的注脚。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总金额4000亿美元。

  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两国政府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在双方企业长期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是中俄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互信互利原则。

  能源因素在俄罗斯与世界多个国家的双边政治与经济合作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源外交已经成为俄罗斯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方向。地缘政治确实在中俄经贸合作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俄罗斯拥有世界20%的天然气储量。对身为全球最大天然气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而言,近年来,北美页岩气产量的大幅上升,使该国管道天然气在传统欧洲市场遭遇冲击,受此影响,俄罗斯逐步把目光转向亚太市场。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发展,部分天然气代替了煤炭;同时,欧洲LNG市场蓬勃发展,导致面向欧洲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出现下降。尤其是乌克兰的政局动荡,让俄罗斯的天然气市场受到影响,美欧对俄罗斯政治上的孤立及经济上的制裁,客观上加速了俄“东进”步伐。

  另一方面,中国的环境状况越来越糟糕,迫切需要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中国近年来显著加大了对天然气的进口,尤其是为治理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清洁的天然气已成为中国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选择。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内生于中俄两国间经济发展的相互需要,是支撑双方包括能源合作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的最根本动力。

  今年1月24日,俄罗斯能源部发布消息,俄罗斯到2035年能源战略草案,预测能源出口中的23%将运往亚太地区。根据草案,俄罗斯将把32%的石油和32%的天然气运往亚太地区。俄罗斯能源部在一份声明中阐述,这份草案的关键点是进入亚太市场。

  有鉴于此,借助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契机,加强两国能源合作,已成为中俄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优选。这一点,已在20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得到了印证,联合声明称,中俄要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不同于外界的种种揣测,东线天然气项目最终协议之所以迟迟未得签署,定价机制是最主要原因。俄方希望在亚太市场分享与欧洲相似的定价水平,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使得中国市场对于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较低。由此造成的讨价还价,从而使项目最终协议签署时间推迟,其背后更多体现了市场规律。就合同本身而言,中方的买价没有超越俄罗斯的底线。俄罗斯的天然气生产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一些。中俄之间达成协议之后,为俄罗斯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天然气谈判奠定了价格参考基础,也会影响到俄罗斯与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中国的能源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保障之后,世界对于中国能源“饥渴”的担忧与压力会得到“舒缓”。

  东线天然气项目虽已“尘埃落定”,但中俄落实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戏却刚刚开场,随着中俄不断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围绕能源领域的合作将逐渐扩大和深入,中俄经济贸易合作的拓展和深化符合两国的经济利益。尽管两国天然气合作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但随着两国体制转轨的逐渐深化和市场的逐步对接,双方最终会找到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方法。

  (作者系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能源合作是中俄利益最大化优选
光伏企业家应当具备的三种思维(老红看光伏)
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最现实选择(聚焦新能源汽车)
中俄天然气合作找到战略平衡点
六大问题阻碍新能源汽车前行
理性思考特斯拉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