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来自微生物世界的驱油奇兵

河口采油厂罗801区块,累计增油12.9万吨,提高采收率4.45%

本报记者 渠沛然 通讯员 任厚毅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5月19日   第 14 版)

  目前我国主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大多数油田进入三次采油阶段。以大庆和胜利油田为例,其主力区块平均含水超过90%,而这些区块的产油量均占其油田总产量的50%-60%。

  在现实面前,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等方法的使用,并未完全破解高含水油藏开发难题。而细菌的微生物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

  2013年5月,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主持的“高含水油藏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13年底,研究成果在河口采油厂罗801区块开展现场试验,累计增油12.9万吨,阶段提高采收率4.45%,提高采收率超过10%。

  活性高 效果佳

  受技术水平制约,我国油藏平均采收率不到35%。

  聚合物驱油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然而,适合聚合物驱的区块大多已实施了此工艺。其中50%以上的区块进入后续水驱阶段,含水上升快。各油田普遍面临高含水开采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难题。

  近年来,化学驱作为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油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温、高盐油藏条件限制了聚合物驱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继热力驱、聚合物驱等方法之后,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长代谢活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石油开发领域创新性、开拓性的应用。

  目前我国自行筛选并在油田应用的菌种达40多株,营养基与改变菌种活性、改善驱油效果等研究正加深,国产的采油微生物已能满足现场试验需求。胜利采油院微生物中心的现代化菌种库,拥有功能菌200多株,所建的微生物采油菌液工业化生产车间,年产菌液达1500吨。

  消耗低 成本少

  微生物驱油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生物气、生物聚合物及其细胞的界面趋向性,进一步提升洗油效率,动用不同类型的剩余油技术。该技术包括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营养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物性的改变。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每个微生物都相当于一个“小工厂”,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具有增强原油流动性的作用,有助于采收油气。微生物既可在地层中生长,又可在地面培养好再注入地下,胜利油田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属于后者。

  科研人员介绍,微生物以水为生长介质,以糖蜜为营养液,实施方便,可从注水管线或油套环形空间直接注入地层,不需对管线进行改造和增加专用注入设备。因微生物在油藏中可随地下流体自主流动,作用范围比聚合物驱广,且注入井后不必加压,不损伤油层。选用不同的菌种,可解决油井生产中多种问题,如降黏、防蜡、解堵等。

  微生物采油具有两个明显优势:培养微生物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微生物易培养、繁殖快,相对其他采油技术成本较低。

  应用效果表明,微生物采油措施普遍好于压裂、酸化解堵、水力高压解堵等措施。

  目前,胜利油田的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成效显著。自2000年开始立项研究以来,该油田先后开展了内源菌分析研究、内源菌激活研究和物模试验。2004年,油田科研人员首次在单12区块现场展开内源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两年内增油达7900吨,投入产出比为1比3。

  截至2013年底,该油田共在6个区块开展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累计增油14万吨,其中罗801区块提高采收率4个百分点。

  难度大 前景好

  经过长期开发,河口采油厂邵家油田沾3断块综合含水高达90.1%,驱油效果越来越差,稳产难度极大,因此河口采油厂沾3断块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11年11月开始对1口井进行注入微生物激活剂试验,第二阶段从2013年5月开始对3口井进行注入激活剂试验,第三阶段从2014年开始对5口井进行注入激活剂试验。科研人员通过对地层水化学分析、内源微生物分析及激活剂筛选,确定适合该块有效微生物群落的最优激活体系。先导试验在沾3-26井的实施结果显示,该井日产油由3.4吨升至10.4吨,含水率由试验前的93%降至88%。

  截至2013年底,该区块综合含水由96.1%降低至90.6%,累计增油达15444吨。区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5.28%,最终增产原油10.67万吨。

页岩气开发:
石油巨头竞速起跑
资讯
来自微生物世界的驱油奇兵
中海油首个水下安防系统通过验收(关注)
青海油田迈向千万吨目标(图片新闻)
上海石油交易所LNG、LPG成交均价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