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煤企国际化发展要立足专业和优势

本报记者 闫志强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4月21日   第 11 版)

  神华集团在澳大利亚沃特马克的勘探现场

  “我国煤炭工业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从国外企业到国内市场来竞争,到中国的煤炭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转变。”在4月16日举行的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研讨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岸青说。一些煤炭企业制定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在资源、工程、人才、技术、市场、资本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化。

  不过,与往届研讨会不同的是,此次研讨会,煤炭企业开始反思“走出去”的风险并着力控制风险。

  赵岸青表示,我国煤炭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即便是进入2013世界500强的11家煤炭企业,虽然在营业收入,煤炭产量等规模指标方面进入了国际前列。但是在资金回报率及人均效率等效益指标方面与国际先进的煤炭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受煤炭需求回落,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面目前已经接近了1/3。

  “煤炭企业对投资标的国适应能力还不足,数据显示我国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只有40%左右,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除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调研不足以外,最主要的因素是企业‘走出去’一时难以适应国外的法律环境,文化氛围和社会习俗等。” 赵岸青说。

  去年仅几家煤企进行海外并购

  “在煤炭企业处于相对困难的时候谈煤炭企业走出去,似乎不太适宜,但是我觉得在低潮时期思考发展会更加成熟。而且在这个时候,国外有许多很好的煤炭资源正是压价的最好时期。” 国家安监总局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长黄盛初说。

  黄盛初对记者表示,2013年,中国投资者对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采矿业投资201.6亿美元,占22.4%。

  “相较2012、2011年,2013年煤炭企业的‘走出去’无论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有所下降。” 黄盛初说。由于煤炭市场低迷,中国煤炭企业海外并购非常谨慎。

  据黄盛初介绍,去年只有神华集团、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义马煤业和徐矿集团等几家企业在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后,进行了海外资产收购和企业并购活动。

  煤炭市场的低迷对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影响不言而喻。

  “之前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矿业投资占主要的份额,尤其是2012年,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矿业投资比重占到了51%,但是去年则下跌到了20%。”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贸易投资机构驻北京办事处商务发展总监黄勇说。

  出现这种情况,黄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投资者对煤炭的投资减少了很多。”

  “由于煤炭价格下降,造成2013年全球煤炭并购不太景气。”黄勇说。“2013年,全球煤炭并购的交易数量比2012年下降了20.6%,交易金额比2012年下降了51.6%,降幅远高于并购数量的降幅,这主要是很多矿业公司逐渐把自己的资产剥离出来,把资金放在主要的项目中。”

  黄勇称,以数量计算的话,澳大利亚无论是在并购方还是并购标的这两个方面,占到了全球的30%,但澳大利亚的煤业并购主要是国内企业的并购,可以分析出中国企业现在对在澳大利亚的矿业投资持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

  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

  “应该说近几年,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应该说比较快,有得也有失。”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思考。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在海外的项目主要是在加拿大马鹿河煤田,拥有了20亿吨的煤炭优质资源。此外,还收购了澳大利亚的罗克兰公司获得的40亿吨以上的优质煤炭资源。煤为优质的冶炼用煤,可以说是澳大利亚最具开发潜力的矿区之一。

  卜昌森说,煤炭企业走出去必须目标明确,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走出去”要基于企业的战略规划,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不能遍地开花。应该将目标锁定在法律健全,市场成熟度比较高,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话友好的国家和地区。

  “我们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尽可能的强强联合,互利共赢,众人拾柴火焰高,海外并购的时间比较长,风险点比较多,资金需求量大,一家公司独立来运作,往往是有多方面的限制。” 卜昌森说。“强强联合,组成联盟走出去,可更好的发挥协同效应,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开滦集团在加拿大有两个投资项目,分别是盖森煤田开发和布尔默斯煤田勘探项目,主要以主焦煤为主。

  “企业‘走出去’开发煤炭资源,从最基本的资源勘探做起,自己筹建矿井,在项目审批,劳工引入,采掘设备引进等方面不确定因素很多,每走一步都是知易行难。” 开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裴华说。

  裴华表示:“境外投资特别是矿业投资投入大,运作周期长,风险高,走出去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发展战略,科学分析企业自身需求,和境外投资的优劣势,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

  “我们感觉到‘走出去’了,退出根本不可能,一旦走出去就要把企业做好。” 北京京煤集团总经理阚兴说。“体会就是机遇和风险并存,有的时候风险大于机遇,实际上走出海外的过程是经验、水平、能力不断积累的过程。”

  2013年,京煤集团所属的子公司出资一亿美元收购了非洲煤业23.6%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所属煤炭资源全部位于南非,拥有一个在产煤矿,9个探矿权,总资源量约83.2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预计2017年实现盈利。

  阚兴说:“项目的选择和决定非常关键,非洲煤业投资收购,缺少更详细的,更专业的分析论证,收购完成一年多还是出现一些了问题,比如说项目的收购最佳时点,收购的价格,评估谈判,经营的现状,处理不良资产导致的连续亏损,新建煤矿存在资金不足等。”

  “在海外做项目要做自己最专业,具有技术、人才优势的项目。” 阚兴说。

  注意捕捉国际化运营风险信号

  黄盛初认为,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是必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应当考虑资源和政策的条件,还有当地的法律法规这些方面。

  赵岸青说,从发展机遇来看,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服务体系日臻成熟,煤炭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在如何使用国外的法律、人文、生态、文化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赵岸青建议,煤炭企业应准确把握主要产煤国家煤炭产业和贸易政策,及时发现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壁垒。加强对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形式的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国际煤炭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捕捉煤炭市场对我国国际化运营的风险信号,有效防范国际市场对我国煤炭产业所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有序的开展国际化的工作。

煤企国际化发展要立足专业和优势
资讯
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获批复(关注)
邯矿集团:从源头上遏制“矸石旅游”
供电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