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简称“中电工程”)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华北院”)中标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沽源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设计任务。该项目所采用的固态储氢及风电制氢技术可有效解决河北省现有运营风场低峰弃风等问题,同时,还将为河北省氢能市场开发、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京津冀能源结构调整中,中电工程凭借其在电力设计建设领域的雄厚技术实力,成为推进京津冀绿色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力军。
绿色煤电助力减排
近来雾霾天气高发,已经引起全国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指出,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要求下,2017年京津冀地区将比2012年共计削减煤炭消费量6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2亿吨。
关停并转小火电、小锅炉,集中建设大容量燃煤、燃机和热电联产项目,有利于降低煤炭消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在京津冀这一传统市场区域,华北院积极开展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电厂、燃机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设计工作,先后设计完成了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冷联供工程、天津北疆发电厂的多个重点项目,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据统计,华北院设计了北京全部11个燃机电厂和全部300兆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市场占有率达100%;在天津,华北院设计了全部5个燃机电厂和4个600兆瓦及以上燃煤电厂,并设计了300兆瓦燃煤电厂5个,装机容量占全部3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83%。在河北地区,华北院占有50%的燃机电厂、75%的300兆瓦等级燃煤电厂和100%的600兆瓦及以上燃煤电厂设计市场份额。
此外,300兆瓦以上燃煤机组通过加装脱硫、脱硝等设施,能够有效降低排放指标。华北院在燃煤机组脱硝改造设计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如今年1月设计完成的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采用低氮燃烧器+SCR法烟气脱硝,脱硝效率达到80%以上,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可减少3226.6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能源开发排头兵
一直以来,京津冀地区长期呈现电力供应偏紧局面。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逐步推进,环首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在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前提下,要保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必然选择。
冀北地区是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主要区域,风电装机占全省比例超过94%。特别是张家口市北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集中式开发。华北院凭借在风电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先后承担了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期可研和二期设计工作。该工程在无任何实例可参考的条件下,探索出一条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运行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华北院在总平面布置、风机微观选址、电气方案以及集电线路等各设计阶段进行方案优化,并确保设计进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得到了项目业主及相关方的一致认可。
早在2000年,华北院就开展了《华北地区风能普查及风电建设分析研究报告》编制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个地区性风电规划,范围涵盖京津冀地区的风电资源。此后,京津冀地区开发的风电项目均在此规划范围内,充分体现了华北院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
不仅如此,华北院在京津冀地区新能源项目设计中承担了主力军作用。华北院在北京完成了1个风电项目和10个光伏电站的设计工作,在天津进行了11个风电项目和2个光伏电站的设计工作,在河北省进行了47个风电项目和9个光伏电站的设计工作。
区外送电空间广阔
尽管可以通过加快发展天然气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京津冀一体化对电力需求的大幅增长。充分利用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和新疆等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当地建设大规模燃煤电厂,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是未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有效手段。
据了解,目前国家电网规划的“两横一纵”特高压工程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其中包括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锡盟—南京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靖边—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如果工程如期投运,将基本可以解决京津冀等地区电网的区外送电需求。
中电工程在特高压电网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领先技术实力,曾全面参与了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800千伏云南—广东、1000千伏皖南—上海等多项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其开展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依托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的中电工程信息中心以大数据平台助力特高压、智能电网、智能微网建设。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的特高压输电项目,将为中电工程进一步拓展特高压设计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
此外,中电工程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等在京企业还将充分发挥依托中电工程在700℃超超临界发电、绿色煤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新能源、智能微网、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进程中,以智力和技术支持环首都经济圈实现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