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3月31日   第 03 版)

  上接1版

  另外在核电领域,俄罗斯核电技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田湾核电站1号、2号机组已投入运营,俄参与3号和4号机组建设的合同已签订,同时中俄双方还在商谈5号、6号机组建设事宜。就此,您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哪些期望?

  格拉乔夫:这个问题一针见血,俄罗斯在核能技术发展方面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放弃核能,当然这指的是作为商业性质的核能项目。在中国的这部分完全是商业项目,俄罗斯的技术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中国不但得到了安全的清洁能源,也掌握了新一代的反应堆技术,使得中国在这方面于未来的10—15年内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是互利共赢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电力缺口,俄罗斯有能力成为快速填补中国电力缺口的重要一方。在电力合作方面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科技合作更具互补性

  解树江:中俄能源合作的一大特点是以能源贸易为主,缺少能源科技方面的合作。中俄两国在能源技术方面有很大潜力,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俄罗斯为确保本国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也不会满足于与中国这种低水平的能源贸易合作。发展能源加工,提高能源附加价值,推进两国能源合作向纵深发展,才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长久之路。您对中俄能源技术合作方面有什么期待?中俄能源技术合作的契合点在哪里?

  格拉乔夫:关于中俄在科技方面有很多的课题可以合作。合作首先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随后扩展到各个专业领域。

  中国是个煤炭消费大国,在煤化工和清洁煤利用方面,我们在苏联时期就有了相当不错的研究,但没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科研活动也停滞不前。中国在这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双方应当在这方面加强科研合作,在远东的煤炭产区共同建设清洁煤和煤化工的产业基地。

  展望未来,核能和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方面是我们在高科技合作方面的重点。无论油气还是其他能源,俄罗斯都有巨大储量和潜力,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在资源原产地进行。

  “原材料附庸”是伪命题

  解树江:有报道称,俄罗斯国内有人害怕当中国的“原材料附庸”,所以处处为中俄能源合作设置障碍。您对此有何看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俄罗斯各界怎么看待中国市场的机遇?

  格拉乔夫:“原材料附庸”这个说法本来就是个伪命题,中俄近千亿美元规模的双边贸易额,有力证明了中俄能源合作没有任何障碍。我们现在基本上对外供应初级能源产品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也符合俄罗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对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计较。我要着重强调一下关于西伯利亚远东能源中心的发展规划,那里今后的发展不会只是初级原材料的输出基地,同时也会发展大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也会改变能源输出形式,多元化发展。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并且每年还在高速发展,这对俄罗斯来讲是巨大的战略机遇。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举世瞩目,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每年几十亿度电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交易。

  “能源外交”破解“乌克兰危机”

  解树江:“能源外交”一直是俄罗斯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前“乌克兰危机”形势发展不明的情况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久前表示,乌克兰必须偿还欠债并支付现期供应费用,否则2009年那一幕将再次上演。俄乌两国2009年1月初曾因天然气供应价格、过境费用和债务偿还等问题发生争端,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并一度中断经乌克兰向欧洲供气。您认为这一举措是否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有所帮助?

  格拉乔夫:“能源外交”在议会层面赋予了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俄罗斯很快将要和德国议会建立起关于能源立法方面的联合工作组。

  3月9—10日,我们在柏林与联邦经济与能源委员会主席彼得·拉姆绍尔博士及外事委员会举行了会晤。外事委员会议员卡尔·格奥尔格表示,目前他们组织了德国几个大型银行和企业准备参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管输系统。在现阶段,乌克兰无力偿还天然气债款,这需要寻找一个几方都能接受的途径来打破困局,俄罗斯和德国参与筹建三方财团的建议就显得尤为现实。据我所知,三方财团已经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如果欧盟、德国和乌克兰政府没有异议,这个方案将很快付诸实践。这也将是我们在“能源外交”的成功范例,对解决“乌克兰危机”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密切交流促进深度合作

  解树江:俄罗斯《203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提出,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制定“东进”战略,计划到2030年,亚太地区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比重从3%提升至26%左右。亚太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在俄罗斯“东进”战略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最具合作潜力的亚太国家有哪些?

  格拉乔夫:毋庸置疑,在中日韩三国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还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其能源需求潜力不可限量。但不容忽视的是,日本在放弃核电之后,随时准备以50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签下任何来自俄罗斯的LNG合同。而韩国也在多个场合表示,要通过海底电缆来接收俄罗斯的电力。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远的战略来看,亚太地区都将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增长点,目标国家不仅是中日韩,还包括印度。

  解树江: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日趋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等特点,但是主要是表现在政府层面,例如中俄在政府层面建立了副总理级别的协调机制。那么在民间能源合作交流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格拉乔夫:我完全同意您的说法,现阶段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在高层已经普遍达成共识,民间交流甚至包括议会间的交流都需要完善。从欧洲和俄罗斯的议会经验来看,通过议会议员的交流和游说,可以让某些商业机构合法满足需求,这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两国间中小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我们搭建更多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很好的互相了解。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多机会来加强两国中小能源企业的合作,比如“中俄能源投资论坛”就是一个开启深度合作的好机会。

资讯
居民阶梯气价护航天然气供给
关注
河南安阳电力设备“体检”迎夏峰(图片新闻)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