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把控煤化工风险须从设计开始(评论)

(上)

陈丹江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3月17日   第 11 版)

  备受业界关注、一度让业界振奋的我国首个煤制气项目,在投运入网仅仅数十天后,因气化炉内壁腐蚀及内夹套减薄等问题被迫停产检修,至今仍未恢复生产,损失巨大。此前的2012年,新疆广汇煤化工项目的气化炉也曾因同样的问题反复折腾了近一年时间,才免强找到一种补救方法。据笔者了解,我国不少煤化工项目、尤其是煤化工示范项目或由于设计方面的缺陷、或因设计时考虑不够周全等原因,造成项目投产后麻烦不断、运行不稳、效益不好的痛楚结局,每每让人唏嘘。笔者想提醒的是,新型煤化工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巨大,少则数十亿、多则数百亿,来不得半点闪失,如果在设计环节出现失误或颠覆性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项目设计不能简单复制,需因地制宜。包括大唐和广汇气化炉出现的问题,设计单位和业主均始料不及,按说,鲁奇气化炉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历史,国内此前也有不少运用,均未出现大的问题,为何偏偏在这两个项目上就出了问题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讨教专家得知,鲁奇气化炉此前的确有过较多的运用案例,运行效益也较为理想,但问题是,气化炉靠“吃”煤为生,好比人的胃,如果吃得不合适就会得胃病。大唐和广汇气化炉之所以“得病”,关键在于“吃”的煤不合适,水土不服。新疆广汇气化炉问题在专家反复查找原因之后初步判明,是煤质中含有一种对炉壁腐蚀性较强的化学物质所致;大唐克旗炉子的“病因”还在诊断之中,但行业专家初步认定,系煤质中的不明化学物所致。由此可见,问题都出在气化炉对煤质的适应性上。试想,如果当初能够从设计的源头把住关口,对煤质进行化验分析,开展试烧试验,断不会出现这种低层次错误。

  “经验主义害死人”。以往大家或许认为鲁奇气化炉技术成熟,似乎简单复制就可以了,但却忽略了不同煤质对气化炉的致命影响。专家告诉笔者,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煤质的差异性很大,用一种气化技术“以不变应万变”是肯定不行的。例如某大型煤化工项目因为在当地找不到气化炉的设计煤种,使得投产后气化炉问题不断,或“出工不出力”、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装置运行负荷达不到设计水平的一半,难以实现连续稳定生产,造成企业投产后连年出现大幅亏损,却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至今问题仍未解决。按说,这些道理设计单位不会不懂,但却每每发生这种设计失误,让人不得其解。业界都知道,发展煤化工“煤头”是关键,气化炉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致项目的经济效益,但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壳牌气化炉开始,煤化工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几乎都出在气化炉上。

  更让笔者惊出一身冷汗的是,我国煤制气目前正呈一哄而上之势,据笔者盘点,我国已核准、已获得“路条”和已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多达60多个, 而设计单位对这些项目大都按照第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示范项目的“版本”,进行成批量“复制”。试想,第一个示范项目的“病因”尚未查清,也并未取得商业化运营的成功经验,这些“批量”的“产品”结局怎样,实在令人担忧。

资讯
同煤煤炭转化利用迈出坚实步伐
把控煤化工风险须从设计开始(评论)
华亭煤制甲醇生产装置运行稳定(图片新闻)
煤焦油综合利用工程通过验收(关注)
煤制天然气发展稳步提速
供电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