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向“污染”宣战重在行动(外媒看中国)

克莱德·拉塞尔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3月17日   第 05 版)

  显而易见的,中国必须要对“污染”宣战了。然而重要的问题是,中国能否为治理环境污染付出巨大地、长期地努力,这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表示,环境污染是大自然向粗放式发展亮起的红灯。

  李克强的表态措辞有力,但缺乏细节。中国政府在未来会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摘掉污染物排放大国的帽子呢?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74个主要城市中,仅3个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均超标。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计划修改环境保护法,加大处罚力度,可责令污染企业关闭。但同样缺乏细节,而再严苛的法律,也要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奏效。在这方面,中国貌似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环保部一直被视为比较弱势的中国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其经常无法有效地监督现有法规的执行,且无法强制地方政府遵照法规办事。而即便中国政府加强了环保立法,且政府全力推动执法,但关键问题还在于减污成本。

  以燃煤发电为例,就足以说明中国当局所面临的问题有多么难以解决。在中国,污染主要来源就是燃煤发电厂及高能耗企业,如钢铁厂、水泥厂。

  中国多数燃煤电厂都配置有清除二氧化硫的洗涤器,但这种设备会使电厂的营运成本增加10%。这意味着,很多情况下发电厂并不会主动启用洗涤器,对当局强制要求往往也置之不理。

  去年5月《华盛顿邮报》报告称,中国最大的发电商之一——华电集团就自主关闭了北京附近工厂的洗涤器。而电厂违规后缴纳的罚款,要低于使用洗涤器的成本,因此发电厂缺乏遵守相关法规的动力。

  因此,在执行新法规前,要判断中国是否真的下决心严肃对待污染问题,就要看是否能够严肃要求并监督燃煤电厂等高耗能企业。

  此外,中国希望能减少燃煤发电,更多地采用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煤炭的成本优势仍旧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提高煤炭品质可降低部分污染,但同样会提高成本,另外还要对低品级煤的设备进行改造。这就需要公用事业单位及政府改变思路并调整监管。

  中国还计划通过关闭高耗能产业,如缩减钢铁业的过剩产能来减少污染,但其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中国政府表示,2014年将淘汰2700万吨的钢铁产能,而目前总产能已超过10亿吨。淘汰0.25%产能,从治理污染的角度看并没有太大差别。

  显然,中国治理污染上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短期而言,可以从监督燃煤电厂、关闭老旧煤炭和重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现有环保法规等方面入手;长期而言,中国必须作出决断,能否承担减少燃煤发电等减排措施所带来的成本提升。

  (来源:路透社,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焦旭/编译)

  

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意味着什么
向“污染”宣战重在行动(外媒看中国)
成本难降 海上风电被指“水中白象”
天然气行业需要系统的改革(观点碰撞)
天然气发展围绕价改和管道(观点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