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不必夸大任何单一措施治霾功效

吴疆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3月17日   第 04 版)

  以治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必须建立于科学研究的基础,并依靠长期综合治理,如果在研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出效果并急于做动作,不仅劳民伤财更会进一步影响政府信誉。

  对于中国这个体量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目前的技术手段/政策手段能够治霾到什么程度什么效果,前景并不确切,时间更难预期,只能依靠长期综合治理。

  电网是电能输送及消费的通道,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并不降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它对治霾的贡献,在于改变污染物的排放地点,从而获得更良好的扩散条件,但由于电力系统“范围经济”的技术经济特性,其效用规模其实是很有限的。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近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5%;燃煤发电装机比重不足4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将近25%,中心城区居民全部实现煤改电;燃气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而全国平均不足5%,比重第二高的广东不足15%;与此同时,北京电力消费中将近2/3为外来输电,远高于上海约30%、天津/河北20—25%的水平。可以说,北京是全国远距离大规模外来输电最充分的地区(已占终端能源消费的大约1/4),但依然无法彻底治霾。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大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力度,其中针对东南部地区的达7000万千瓦左右,有望使全国跨省跨区输电量比重从目前的约20%进一步提高到25%以上。但从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地区短期内难以达到北京那样的电气化水平,难以承受北京那样的全国最高电价水平,更难以获得北京那样的电网安全保障(京津唐电网作为大型受端电网需要更高的安全保障要求),因此是不可能单纯依赖远距离大规模外来输电来治霾的。

  通过特高压技术远距离大规模输电,是治霾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但对于复杂艰巨的大气污染防治来说,不必夸大任何单一政策措施的功效。特别是能源作为治霾的重点领域,同样只能老老实实依靠长期综合治理,不可能通过花一笔钱上马一批工程就立竿见影一招制敌的。

  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虽然仍存在抓生产侧强于消费侧、抓企业环节强于社会环节、抓大企业强于小散乱、抓央属企业强于地方企业等中国式的政策惯性,但已经属于尽量追求全面覆盖的综合治理政策措施,此后更是需要有关各方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去认真践行。

  与此同时,相关媒体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关报道中,报亮点不如谈短板,抓重点不如找缺漏,帮企业表功不如引导消费者自律,共同创建更具正能量的舆论氛围。治霾并不仅仅是来自环境的挑战,更需要人类群体的理性与智慧,在这样的社会公共问题面前,与其塑造英雄壮举更需呼唤人人担责,与其赞美应有的自救自赎更需勇敢直面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互联网金融改变新能源融资生态
超日太阳
一声叹息(老红看光伏)
特高压宜在监管中前行(思辨特高压)
石油产权变革
亟需“法治”配套(改革视点)
不必夸大任何单一措施治霾功效
能源利用方式变革是工业革命引擎(冷眼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