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

科尔沁牧民的家人乌日塔

——内蒙古科右前旗供电公司服务农村牧区侧记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庆杰 李景志 本报记者 李文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2月24日   第 28 版)

  图为乌日塔(中)向牧民客户宣传安全常识

  2014年春节前夕,兴安科右前旗勿布林供电所——这个扎根草原深处、与当地农牧民群众亲如一家的电力“前沿哨兵”,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国家电网对农牧民群众的深情厚谊送到了草原的最深处,送到了每一个农牧民群众的心里。

  23年来首次坐车出工

  1月15日清晨6点15分,兴安科右前旗勿布林供电所电力工人乌日塔从被窝里爬了起来。他刚刚接了一个求助电话,之后便立即穿好了棉衣棉裤准备出发。

  “当时外面还黑着哩。”乌日塔呵呵地憨笑着说,“被窝凉了,屋里也特别冷。出门的时候,我在灶坑里塞了两捆苞米杆儿,老婆孩子不能冻着。”说这话的时候是清晨6点30分,他没来得及洗脸刷牙。

  隆冬时节的塞上草原天寒地冻,朔风凛冽。刚刚走出房门,零下30度的寒风立即刺透了衣裤,像刀子一样钻进了骨髓。

  “我今年49岁,工作23年了。抄表、巡线、安装、维修,这些活儿我全会。”乌日塔自言自语地说,“我现在负责400多户用电户的抄表和维护,离供电所最近的一户是45里,最远的一户是90里,平时都骑摩托车去。这是我工作23年来第一次坐车出工。”他越说声音越低。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不是因为对辖区农牧民群众充满感情,乌日塔根本不可能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坚守23年。要知道,他的月工资才2000多点儿……

  被牧民当成家人

  天渐渐亮了起来。“到了,到了。你看,那个路口站着的那个人就是乌音达赖。”乌日塔口中的乌音达赖就是一早打电话求援的那个牧民。

  “哎呀,你们可下(终于)来了。”身材不高的乌音达赖双手插在蒙古袍的袖筒里,连连跺脚。

  乌日塔没有搭话,径直走向了羊圈旁边的配电房打开配电箱,认真地检查起来。因为手中拿着试电笔,他只能戴那种薄薄的手套,戴厚手套根本拿不稳试电笔。

  大概只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乌日塔就收工了:“好了,修好了。”乌音达赖快速推上电闸,配电房外响起了“哗哗”的水声:“呃,好了!有电了!”乌音达赖看了乌日塔一眼,呵呵地笑了起来。

  走进这个牧民家庭,乌音达赖的老婆和孩子早已齐齐地站在屋里,炕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砖茶和奶制品。“乌日塔叔叔,快喝点儿砖茶,暖和暖和。”因为常来,乌音达赖的家人早已对乌日塔非常熟悉,也正是因为经常为他们提供无私的帮助,乌音达赖一家早已把乌日塔当成了家人。

  披风踏雪解危济困

  坐在热乎的炕头上,乌音达赖与我们拉起了家常。“俺家养了500多只羊和50多头牛,天天必须喝水,不喝水不行。”乌音达赖的普通话虽然非常蹩脚,但是能体会到他的热情,“每年开春3月份接羔的时候,水必须跟上,停电了不行,羊喝不到水就不吃草不吃料,影响生产。牛不定期下犊子,没水喝也不行,不吃草不吃料,没有牛奶小牛犊子就得饿死。”

  乌日塔是蒙古族人,他非常了解牧民的难处。每年3月份,他都会骑上他那辆已经破烂不堪的摩托车,对自己负责的每一户用电户挨个儿走访,两三天走访一遍,风雪无阻,从不间断。

  “我来了他们就放心了。”乌日塔颇有些得意地对我们说,“有时候我还能帮他们接羔,这些都学会了。”说罢,乌日塔和乌音达赖两人忘情地哈哈大笑起来。

  “走,上山巡线。”乌日图指着远在5公里开外的山头说。我们顺着他远眺的方向望去,雪线与蓝天相接,高耸在草原上的塔基和线杆像一座座丰碑,忠实地记录着一线电力工人辛勤的付出和忠诚的值守,深情地诉说着国家电网与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

  好一声“上山巡线”,它就像春雷一样,呼唤着春天的到来……

资讯
辽宁电力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嵊州市供电征集
安全用电公益短信
关注
科尔沁牧民的家人乌日塔
银线情
莫让节能意识成为“鸡肋”(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