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7日,在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评选出的2013年度16个矿级优秀职工技术创新项目中,来自该矿的一线职工创新组合“林东顺工作室”就占了5项。一个只有4名成员的创新工作室为什么能迸发出这么大的能量呢?23日上午,笔者前去一探究竟。
“因为矿上给我们建了工作室这个创新平台,让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小人物也有了施展技术的大舞台”。得知笔者前来的目的,林东顺工作室成员钱依顺说。据他介绍,该工作室成员全部来自全矿生产一线,由机电队电钳工贾文东牵头,成员有电钳班长钱依顺、采煤队维修班长高发林、通风队技术员唐游。
“通常一些大的技术问题,矿上都是以选题立项的方式进行攻关,但是一些日常产生的技术难题和发生的故障,因为影响不是很大,就想通过成立创新工作室,积聚一批具有理论功底,具备丰富现场经验的职工,来解决这些小问题。”谈到设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初衷时,该矿工会主席张勇说。
为了给贾文东这些热衷于钻研技术的一线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该矿工会充分发挥技术能手的传帮带作用,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设立了“林东顺工作室”,购置了工作设备,重点围绕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以此影响和带动身边的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的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人才,使更多的“小发明”“小绝活”为企业生产经营创效增盈。
矿车是煤矿运输煤炭、矸石和材料的主要工具。在矿车满负荷运行的生产过程中,矿车掉道不仅给安全生产带来影响,而且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为此,林东顺工作室通过在井下201车场反复实践,研制了便携式矿车复位装置,方便快捷,具有处置时间短,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特点,受到职工的好评。
该矿井下﹣121采区人车自去年8月运行以来,人车的传感器受巷道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经常发生短路烧毁现象,导致该采区职工下班要爬几百米的坡,职工意见很大。对此,工作室成员贾文东和钱依顺联手攻关,结合人车运行实际,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采用单击按钮替代原来容易烧毁的传感器,成功解决了人车传感器的电子元器件短路问题,确保了人车安全正常运行,消除了职工上下班的爬坡之苦,受到了职工交口称赞。
在林东顺工作室受表彰的创新成果中,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其中,“矿车综合保养与维护方案”实施以后,减少了车辆的损坏,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预计全年可以节约修理费用支出12万元;“改装固定泵为自动打水功能”项目实施后,实现了潜水泵智能运行,全矿井下减少了操作人员3人,每年节约电费支出8万元,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降本增效效果明显。目前,这些创新技术已在全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东顺工作室”的成功,也极大影响和带动了小河嘴煤矿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该矿利用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这些小团队的力量,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疑点难点,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好的效果。今年以来,该矿已征集到11项技术创新成果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其中,技术创新6项,合理化建议4项,先进操作法1项。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