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美燃料出口激增冲击亚洲炼油商

本报记者 王晓苏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1月06日   第 11 版)

  因为投资充足、设备精良,亚洲炼油商一直在全球炼油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受美国原油产量大增影响,亚洲炼油企业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页岩油产量大增极大提升了美国的石油生产能力,加之来自加拿大的充足供应,美国炼油商能够轻松获得大量廉价原油,低廉的成本成为其最大的竞争资本,尤其是在汽柴油市场。

  亚洲炼油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美国同行的压力。来自美国的炼油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占据欧洲及南美市场。如今,美国已将目光转向亚洲,开始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亚洲市场。BP等公司已开始将来自美国的燃料卖给中国买家。这一举动无疑反转了往常的燃料市场供应流向,非常规石油的崛起已经开始影响全球燃料市场交易。

  日本公用事业巨头东京电力公司今年初曾表示,2013年至2016年,他们将进口20万吨来自美国的液化石油气(LPG)。随着旗下核电站的全面关闭,东京电力公司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燃料进口随之大增,这为美国LPG出口带来了机会。数据显示,美国的丙烷成本为每吨620美元,中国则高于1000美元,价差十分巨大。

  水力压裂法的成功商用大幅推升了美国页岩油产量,同时也令美国LPG产量大增。近两年,这些新增产量大多被运往墨西哥湾附近的炼油厂,经过加工后源源不断地供应国际市场。墨西哥湾是美国石油精炼中心,炼能占美国总产能的40%。

  这些价格低廉的石油产品自然受到许多燃料消费国的青睐,巴西就是明显的例子。近1个月来,巴西已经取消了3艘来自亚洲的油轮,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美国的产品。相较亚洲,无论地理位置还是产品价格,在南美燃料市场美国都更具竞争力。 

  欧洲市场也是如此。交易商预计,去年美国对欧洲的柴油出口能够实现翻番,达到每日130万桶。去年欧洲总体进口量保持稳定,在每日300万桶至400万桶之间。欧洲市场对来自美国的燃料十分欢迎,无论是亚洲、俄罗斯还是中东地区的供应都不及美国的吸引力大。  

  美国也并不满足于南美和欧洲市场,亚洲已成为其新目标。在不少亚洲国家,来自美国的油轮已愈发常见,随着巴拿马运河扩运工程2016年完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因为运河扩容后,美国燃料运输成本将得到近一步削减。

  印度信实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精炼厂,该炼厂位于印度西北部的Jamnagar,以生产并出口汽油、柴油及其他石油产品为主。拥有超过10万吨的超大型油轮是信实相比其他燃料出口商的最大优势。但来自美国的出口正不断蚕食信实的市场份额。信实月燃料出口量为120万吨至150万吨,其中25%运往欧洲市场,10%运往拉美地区。

  韩国炼油商同样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过去10年,韩国SK集团已经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升级炼厂设备,以保证其石油产品的竞争力。但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幅度之大超出了所有的人预期。

  过去韩国炼油商的高质柴油颇受欧洲市场青睐,但自美国产品大举进入欧洲市场后,欧洲柴油价格受到严重打压,严重挤压了韩国炼厂的利润空间。韩国炼油商不得不将目标转移至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以回避美国来势汹汹的燃料出口。

资讯
布伦特油价今年或持续低迷
2013年美国煤炭产量下降1.8%(国际煤市)
美天然气价涨幅创8年新高
美燃料出口激增冲击亚洲炼油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