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PM2.5汽车尾气“贡献4%”引争议

本报记者 张子瑞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1月06日   第 06 版)

  日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位研究员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来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北京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PM2.5的平均贡献仅为4%这一结论因与此前环保部及中科院其他课题组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结论出入较大,引起广泛关注。

  1月2日,中科院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认真探讨,得出一致结论认为“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也回应称:从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日消耗汽柴油量、排放污染物量等角度看,汽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不可能只占4%。

  据介绍,国内多个研究机构都对北京市PM2.5的来源解析结果发表过研究结论,多数研究认为机动车的“贡献率”在20%—30%之间,虽然差异较大,但普遍认为机动车排放是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科院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首席科学家贺泓表示,数字差异问题的产生首先来自采用的源解析方法本身。他认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不足4%这一研究结果未包含机动车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形成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

  方力认为,作为科学研究,北京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PM2.5的平均贡献为4%的数据仅是一家之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并不能作为政府权威发布的最终依据。

  对于目前的争议,方力表示,机动车到底对PM2.5“贡献”占比多少,具体数字并不是最重要的,对PM2.5来源解析真正的意义是找到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指导大气污染治理。

  方力称,从目前来看,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的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和清洁降尘这四个“主战场”不会变。

市场化模式破解电机提效难题
资讯
天壕节能拟参股宁投加码余热发电(关注)
PM2.5汽车尾气“贡献4%”引争议
污水零外排余热尽利用
上马煤制气须提前落实三件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