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变革创新重塑能源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1月06日   第 03 版)

  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李俊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明确指出了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然而,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特别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问题上,社会各界,尤其是地方政府和能源企业有很多的畏难情绪,“十二五”前三年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面进展缓慢,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受阻、能源结构改善进展缓慢。

  当前,环境质量对能源供应和消费提出了新的要求,满足供应不再是能源安全的唯一指标,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是能源生产革命的方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能源效率是能源生产的方向。依据这个大的原则和方向,理清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基本思路十分必要。中国能源生产革命的核心是“革以煤为主的命”,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是在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条件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经济发展的能源总体效率。

  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分三步走:在2020年之前,结合大气环境质量治理,全面遏制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过快增长的势头,2020年实现煤炭的零增长,开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之路,迫使我国能源体系走上清洁化和低碳化之路。第二步,2020年之后,再利用10-20年的时间,通过大幅度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为大比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奠定基础,完成我国能源清洁化的进程,同时构建我国能源走向低碳化的道路和桥梁。第三步是从2040年或者2050年开始,全面推动我国能源低碳化和零碳化的进程,再利用30-50年的时间。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国能源的零碳化。

  诚然,全球和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道路都不平坦,但目标是一致的,即能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全球除了中国等少数国家之外,都完成了清洁化的进程,并且开启了低碳化发展之路。我们的困难在于,需要在完成清洁化的同时完成低碳化。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直面问题和困难的勇气,以及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持之以恒、慢慢改变的耐心。

  2014年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起步之年,要改革一切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目标相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统筹治理阴霾、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首先要落实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具体措施,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为构建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体系开一个好头。

  

  信息化助推可再生能源发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  王民浩

  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建设,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信息化体系,是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国可再生能源信息化建设起始于风电,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建立健全了风电信息统计与评价体系,并逐渐将太阳能、生物质能的信息化统计工作纳入其中。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的成立,为相关政府加强行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2013年全国风电累计核准容量13425万千瓦。其中,并网容量7758万千瓦,在建容量5667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容量2755万千瓦,同比增长10% ;新增并网容量1492万千瓦,同比增长约0.6%;全国风电年上网电量为1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此外,初步的预测数据还显示,2013年全国光电建成容量约1800万千瓦。截至2013年11月,全国水电装机2.73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123万千瓦,新增装机2490万千瓦,抽水蓄能90万千瓦。

  2014年,围绕“强安全、美环境、福民生”的发展主题,我们将尽心尽力做好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技术标准,深化科学研究,用事实、用数据,来验证水电工程是最绿色的、最环保的、最优化生态的工程,政府和全社会应该给予水电工程以正面的理解、支持和推进,同时,推进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水电工程、风电工程的建设已经世界领先,未来,我们继续以实际成效,努力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宏伟目标,助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气化战略必须优化 改革重在落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主任 徐晓东

  2013年年初出现的连续雾霾,引起了全国上下对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视。大量使用煤炭必然造成空气污染,天然气替代燃煤是许多国家走过的道路。因此人们对“煤改气”抱着极大的期望。不少省市提出了全省或全市气化的目标和口号。“煤改气”本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难得机遇。但由于对如何科学利用天然气缺乏思想准备,在全社会治理雾霾急于求成的压力之下,一些急性子的城市把“煤改气”简单地等同于更换锅炉,使得分布式能源错过了分享“煤改气”红利的机会。

  回顾一年来的历程,7月份天然气增量气价格调整是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最大打击。2011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文件出台所形成的蓄势待发之势,顿时发生了180度逆转,几乎全行业停滞。虽然8月份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似乎又让分布式能源看到了一丝的希望,但是落实艰辛,于事无补。而盼望已久的试点示范项目由于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出台,也陷入停滞。

  总之,2013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跌宕起伏中踯躅不前,收获甚微。

  我国天然气在一段时间内必然供不应求。在资源供应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最优化的利用方式是决策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 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开展《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能源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协调工作,待不久后该实施细则出台,  将会推动天然气分布能源的试点示范项目的开展,推动指导意见提出的1000个示范项目、十个区域性示范项目和5000万千瓦装机目标的落实。

  为了科学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正在组织对典型城市的能源负荷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组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编制的研究,提出了编制方法、大纲建议,供各级能源部门编制参考,使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更加规范和科学。这两项工作将为天然气分布能源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是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健康发展的关键。相信随着十八大确定的改革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随之而来的资源性价格的调整,2014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油气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油气信息室主任 景东升

  2014年,我国油气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原油需求量超过5亿吨,天然气需求量1850亿立方米。原油进口增速放缓,全年预计2.9亿吨,同比增长3%,原油对外依存度58%。天然气进口快速增加,进口量超过6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33%。油气勘查投资持续增加,新增探明储量保持高位增长。全年油气勘查投入预计超过850亿元。油气储量增长继续保持高峰态势,石油探明储量10-12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000-8000亿立方米。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预计全国石油产量2.12亿吨,大庆、胜利、长庆等油区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超过1300亿立方米,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等气区产量持续快速增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快速推进,页岩气开发有望获得重大突破。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有望加快,地面煤层气产量接近4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页岩气产能建设扩张迅速,预计全年页岩气产量15亿立方米,涪陵、长宁—威远等区块逐步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开发阶段。致密油开发持续推进,鄂尔多斯、新疆、松辽、渤海湾等盆地致密油产量将快速增加。油页岩油产量稳步提高,全年产量预计超过100万吨。油气资源管理将着力推进管理方式转变和机制创新,更加重视竞争的方式促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坚持“开放市场、有序竞争”的基本原则,加大非常规油气区块竞争性出让力度,逐步面向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开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合理调整电价核定方式 调动水电开发积极性

  ■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始终跟不上社会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至于全球煤炭增量的70%来自中国。2012年随着我国的煤炭消耗超过全球的50%,严重的雾霾污染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因而,从2013年起,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已经变化。过去,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目标和动力主要来自国际社会减排的压力,而现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目标,已经变成了雾霾治理。

  整个2013年对水电影响最大的是5月出台的“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当时社会舆论都误以为水电的电价偏低,因而此规定是对水电的重大利好。但实际上,上网电价低的仅仅是过去建设的老水电,现实中由于移民、环保成本的快速上升,新建的水电站的电价,早已超过一般的火电。据有关部门测算,2013年我国新建电站的平均成本,已超过每千瓦1.5万元。

  当然,水电开发企业都不会误读这一政策。因此,2013年我国水电的核准开工量再创“十二五”来的新低,全年不足千万千瓦。如果这种水电发展减速、刹车的局面不能尽快改变,不仅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将要落空,而且,我国的雾霾治理也很难收到实效。因此,如何调动起水电开发的积极性,是2014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笔者认为,虽然水电的上网电价被政策限定,但是,水电的低成本优势依然存在。众所周知,水电的成本主要来自建设投资的折旧。目前我们核算水电电价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超过30年。而在现实中,多数水电站的实际运行年限,大都超过百年。正因为此,国内的水电开发企业,才既不愿意去开发手中的项目,同时却绝不肯把项目转给他人。因此,要解决新建水电定价过低的矛盾,最好把水电的长期价值体现出来。例如,如果能把水电的折旧年限提高一倍,那么水电的电价也能下降近一倍。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合理调整水电电价核定方式,是解决当前水电开发积极性不足的当务之急。因为,只有落实好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

  

  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 王勃华

  回顾过去一年,行业在经历2011和2012年的持续亏损之后,终于在2013迎来逆袭,主要光伏企业实现扭亏,经营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一年,也是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光伏产业高度重视的一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相关部委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落实,涉案金额最大的中欧光伏贸易纠纷也实现和解,这些都为产业走出困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望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环境方面,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将逐步消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和体制障碍,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及其应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规模化生产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平价上网的目标可望早日实现。在市场方面,我国在适度发展地面电站同时,正加大力度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光伏市场启动的步伐正在加快。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光伏产业仍然面临无序发展、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部分环节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强合作,苦练内功,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才能积极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保持产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新的一年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将与全行业一道,在扩大合作交流、政策沟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促进行业科学规范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迎接我国光伏产业美好的明天!

  

  风能亟需明确战略定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我国风电产业整体上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行业呈现出复苏的态势。据初步统计,2013年新增风电装机能够达到15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有望超过9000万千瓦,我国风电市场在重重阻力之下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风电开发企业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因此2014年新增装机在2013年的基础上预计会有明显的提升。2013年,机组平均价格上升到每千瓦4000-4100元的水平,整机企业总体告别亏损,但也仅仅是盈亏持平。我国风电行业在短期内将有一个逐渐回暖的过程。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产生如释重负的感觉,与短期境况相比,我国风能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才是终极挑战。

  在风能这一新生事物与强大的传统能源体系的竞争和抗衡中,最大的支持来自于对产业的明确战略定位。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不仅仅关乎能源本身,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根本价值在于用符合自然法则的方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社会和人。不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就没有发展的紧迫感,就会在各种经济借口中无限拖延。

  我国风能的发展成就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基础。历史上也许是第一次,我们有机会建设一个能够领跑世界的产业,而这个机会极有可能在陈旧思维和传统行动逻辑中失去。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需要一种关于能源的全新思维方式,这是消除对可再生能源的歧视和不信任的起点。事实证明,我们的胆子和步子都应该再大一点,目光再长远一点,信心再充足一点,结果就可能更好一点,距转型成功就会更近一点。因为,在生存环境压力面前,我们用来改变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变革创新重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