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变革创新重塑能源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王显政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煤炭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13年是煤炭工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积极应对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影响扩大、价格持续下跌、效益大幅下滑带来的挑战,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循环经济和生态矿山建设取得新进展,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为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工作重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煤炭行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全面深化煤炭行业改革,扎实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矿区建设、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不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转变,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煤炭产品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要以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将国务院的扶持政策转化为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成果。

  新的一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坚持为企业、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以构建中国特色一流行业协会为目标,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进支撑体系、工作平台和协会品牌建设,促进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协会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综合发展实力,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电力要当好绿色发展先行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王志轩

  刚刚过去的2013年,注定要成为记录中国电力发展史辉煌篇章的重要一年。中国在继电网、发电量、风电装机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发电装机容量以12.4亿千瓦的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在总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电力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高压输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清洁煤发电、水力发电等技术也进入世界先进和部分领先地位;燃煤电厂发电效率、污染控制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工业总体上实现了由“大”向“强”的转变。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电力工业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促进了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电力工业的巨大发展,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站在2014新的起点上,我们正感受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正面临着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严峻挑战。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相对于电力工业在规模上的第一,我国GDP与世界第一的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静心而思,这不仅体现了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出两国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发电结构、用电结构上的巨大差距。我国过高的单位GDP能耗、过高的煤电比重和工业用电比重,时刻提醒着我国与科学发展要求及现代化还有不小差距。

  直面未来,电力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机,以绿色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为基础的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以绿色发电、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分布式能源发电相得益彰的新的能源与电力结构及空间布局正在加快形成。电力生产者与使用者的互动性将不断加强,角色将互相融合。电力工业的安全性、绿色化和经济性的矛盾会在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中激烈碰撞,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性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电力工业仍然面临着一个前景光明,但更为复杂、艰巨和长期的转型考验。

  生态文明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浩荡前行的绿色发展主旋律中,电力工业将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电力工业作为能源变革的核心和根本动力,将立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头。在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创新时代,电力不仅要继续担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的角色,而且要担当好绿色发展先行官的历史角色!

  

  实现农村水电改革发展新跨越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局长 田中兴

  2013年,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农村水电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提出的“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民生、平安、绿色、和谐“四个水电”建设。中央投资大幅度增加,比2012年翻了一番,全年完成投资240亿元,新增装机200多万千瓦,总装机68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多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工作再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农村水电工作硕果累累,三项民生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全面实施,29个省份和新疆兵团的4100多座电站将在近3年内得到全面改造,旧貌换新颜;100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建设完成;2009年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规划实施以来已有145个项目投产发电,解决了122万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保护森林面积450万亩。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全面开展。目前近2000条中小河流正在进行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绿色小水电典型培育和评价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农村水电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新颁布了2项国标和4项行标。同时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和监管“双主体”责任覆盖率达到99.1%,并印发了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办法和评审标准,全力推进农村水电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在农村水电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农村水能资源是广大贫困山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农村水电开发必须考虑当地群众,更多惠及当地农民;必须在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做到依法行政;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深化水利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破除影响农村水电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水电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电气化、代燃料和增效扩容改造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启动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改造,积极引导当地农民以被占用的土地、山林补偿入股参与农村水电建设,分享发展成果。

  二是建立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积极争取激励政策,落实配套措施,在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选择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基础的1000座电站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探索建立农村水能资源产权制度,积极推行水能资源开发权有偿出让和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

  2014年,我们将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农村水电改革发展新跨越。

  

  石化业要抓住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新机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赵俊贵 

  回首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所导致的外部市场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中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稳中提质。石化行业收入平稳增长,效益不断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保持增长,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石化行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结构失衡、创新能力较弱、资源环境约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行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特别是传统石化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资源环境容量,盲目进行同质化建设,造成生产力大量闲置和资源过度浪费,引发市场无序竞争,大幅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严重损害了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望未来,中国石化联合会初步预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约1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利润总额约1.01万亿元,增幅约12%。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8.93万亿元,增长11.5%;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增幅约1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潜力仍很巨大。未来石化行业应该如何健康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抓住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加快推动石化产业优化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外企业都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发展化工新材料、非常规油气、高端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提升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延长产品价值链,推动石化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增强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李克强总理指出,变革呼唤创新,创新推动进步,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的进步,为新技术、新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行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过去相比,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出口那样的传统机遇,而是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倒逼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结构,以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这样的新机遇!

  

  自主创新促进能源装备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  隋永滨

  回顾2013年,能源装备制造业渡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大装备国产化又取得新的突破。大连红沿河、福建宁德相继有3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设备国产化达到了75%-80%;溪洛渡水电站18台大型水轮机组由国内制造,首台机组已在7月15日正式并网发电;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全线贯通,输变电设备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天然气长输管线“西三线”工程全面开工,高压变频电驱压缩机组、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和大型全焊接球阀将实现国产化……。

  展望2014年,能源产业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和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装备制造业要适应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自主创新引领能源装备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电力、石油、煤炭等国家重点工程所需装备质量和工期,特别是在建的二十多套核电机组都陆续进入安装试压和调试阶段,也是集中暴露问题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更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对于能源产业所急需的重大新产品,要组织好科研攻关,例如消化吸收AP1000和CAP1400重大专项、大型煤炭深加工国产化示范工程、页岩气开发成套设备等。

  相信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用户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装备制造业一定会继续发扬“自力更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加速能源转型的开局之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王仲颖

  2013年12月,一场雾霾袭击了以长三角为主的南方地区,波及25个省、100多个城市。中央气象台表示,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之最。值得一比的是,当今世界上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在52年前与我们今天一样处于严重的雾霾之中。

  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巨量的化石能源消费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978至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96.6%下降到90.4%,但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由1978年的5.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2年的32.7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倍。在这个只占世界陆地面积6.44%或占地球表面积不到2%的国土上,每年消耗了世界50%的煤炭产量。煤炭是黑色的“金子”,也是大气污染的“祸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碧水蓝天已一去不复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擂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钟声,明确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落脚点、实现美丽中国梦为目标的经济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改革方向。能源与经济是孪生兄弟、是血与肉的关系,中国经济还有漫长的发展之路要走,中国的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国务院于2013年9月10日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之后,北京、河北先后发布了具体的“压、控”措施。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简单的“压”不是办法,压就要压技术落后的方面。所以,我们要实施替代煤炭和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提供动力。

  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将加速我国的能源体制,特别是电力体制的改革步伐。自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可是,相对于电力系统可以接纳风电、太阳能的基础设施能力、相对于国际的成功经验、相对于我们最严重空气污染、相对于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与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矛盾,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太慢了、成绩微不足道。我们有分布全国的特别是在电力高负荷地区的8亿千瓦火电机组调峰支撑能力,有连接31省市自治区的12亿千瓦发电装机的强大电网支撑,有内蒙10亿千瓦以上的风能资源,有蒙西、东北、京津唐、华中、华东电网电力互助通道打通后巨大规模的风电接纳能力,有每年300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200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从2014年开始,每年我们可以发展风电3000-3500万千瓦,发展太阳能发电1500-20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累计有效发电装机容量3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累计有效装机容量1亿千瓦以上——这不仅能保证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减少3.5亿吨以上的煤炭消费量,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大气污染的状况。

  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国家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起竞争的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未来,它将是中国能源转型的中流砥柱,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现实。

变革创新重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