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2月23日   第 15 版)

  权威报告预测石油

  是需求增长最慢燃料

  本报讯  “未来石油将会是需求增长最慢的燃料,但这一需求的增长趋势尚不会逆转。”这是《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3)》对未来石油需求做出的预测。该报告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多位专家参与撰写。

  上述结论的依据有三:一是从地区角度来看,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而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在2005年已经达到峰值,今后石油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

  二是中国将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增长的最大来源,其石油消费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部门,随着工业发展过程中能耗的降低以及人口增速的放缓,交通运输业将成为主要的石油消费增长动力。但是由于中国整体燃料结构中石油所占的份额比其他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要低得多(约为20%),因此,其人均石油消费量将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对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的担忧,中国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减缓石油消费增长的政策,例如对交通运输业提高征税以及鼓励使用其他能源,这些都会降低其石油消费增速。

  (姜 楠)

 

  天然气汽车10年内

  将突破500万辆

  本报讯  日前,由广东油气商会在广州主办的“2013中国天然气汽车论坛”的专家表示,从长远看我国天然气供需将会趋于平衡,为治理大气污染我国频出政策重拳,这些都将为天然气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与会专家预测,今后5至10年,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500万辆,但行业缺乏相关法规和标准或成制约短板。

  短期内,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迅猛增长,供应趋紧明显。长江证券行业分析师章诚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维持约20%的年均高增速,快于供应量的增速。从中长期看,随着天然气国内产量的增加以及进口管道的大量铺设和页岩气的开发,天然气的供应量将会大幅增长,天然气的价格也会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这些都将为未来天然气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2年10月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及液化天然气汽车),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载客汽车、环卫车和载货汽车等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车辆,列入天然气利用的优先类。

  国家燃气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邹博文预测,2015年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400万辆,用气300亿立方米,年代油26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1600万吨;2020年保有量将升至800万辆,用气600亿立方米,年代油52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3200万吨。

  (南春雪 陈文仙 )

 

  胜利油田

  实现采油污水零外排

  本报讯  12月11日,胜利油田最后一个采油污水外排口——桩西采油厂长堤污水处理站外排口正式关闭,此举标志着胜利油田结束了采油污水外排的历史,提前实现了“十二五”采油污水零排放目标。

  油田外排的采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油田生产过程中注采不平衡时产生的污水。桩西采油厂综合含水94.6%,也就是说,每从地下采出100吨液量,只有5.4吨是原油,其余94.6立方米都是水。像桩西厂一样,胜利油田正处在特高含水开发期,每天产生80多万立方米采油污水。这些污水超过95%经过处理后回注地下,补充地层能量,用于原油再生产,而富余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采油污水外排,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舆论和环保压力,尤其是国家及地方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2013年,外排工业污水标准进一步提高,COD、氨氮分别为50毫克/升、5毫克/升。目前的标准已经达到油田外排污水处理的极限水平,现有的处理工艺已经无望实现达标排放。2013年,油田的外排采油一直在标准上下徘徊。

  油田能够消化这40000立方米采油污水主要归功于开发与减排一体化,统筹安排好产液结构调整和污水处理技术提升,从源头和技术两个方面应对污水量增加、外排标准提高的挑战,确保完成了零排放目标。          

  (徐永国)

油气产业:与港澳台开放合作新起点
国内首台高扬程输油泵通过国家鉴定
资讯
吉林石化提速乙丙橡胶国产化进程(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