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引领企业升级

——兖矿集团知识产权示范素描

本报记者 胡珺 通讯员 吴玉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2月23日   第 17 版)

  11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的通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成为煤炭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在我国煤炭行业,这已不是兖矿唯一的“唯一”和“第一次”了,兖矿还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唯一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唯一认定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此为依托,兖矿推动主导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企业间竞争,首先要确立的就是信息优势。”兖矿技术中心副主任骆念海说,“专利信息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也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立足原始创新,加大集成创新,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兖矿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良性循环。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的研发就是其中一例。

  兖矿煤化公司总经理褚宏春介绍说,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源头技术,也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核心技术,是发展煤基液体燃料合成、IGCC发电、多联产系统等工业的基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型煤气化技术一直被外国垄断。由于缺少自己的煤气化技术,我国在与外国谈判引进技术时,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改变我国企业长期受制于人的残酷现实,兖矿与华东理工大学强势联合结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致力于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新技术。”2002年起担任鲁南化肥厂厂长前,褚宏春一直在此工作,并参与多项美国德士古气化技术革新,对此记忆犹新,“2005年10月,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大型工业化示范装置,一次投料成功,一次性为企业节约专利费用6000万元。”

  中国自己的大型煤气化技术,在鲁化诞生了,国外对大型煤气化技术的垄断终告打破。兖矿在气化领域已取得国家专利30余项,其中重要基本专利名称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或煤粉气化炉及其应用”,同时掌握了水煤浆气化和煤粉加压气化两项核心技术。

  “预计我国每年新增的煤炭气化量在几千万吨以上,煤化工建设热很快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炉市场。”褚宏春说,“按照我国每年气化用煤大约1亿吨计算,如果均采用国产技术,仅专利实施许可费就可以节省20亿美元。”2008年7月,该技术成功“返销”给美国最大炼油企业valero能源公司,技术许可费超过亿元,实现了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度向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目前,该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到国内外34家企业,运转和在建气化炉95台。

  记者获悉,截止到2013年11月,兖矿已完成专利申请870项,其中国外申请20项;取得授权专利650项,其中国外专利12项;认定国家级技术秘密2项;参与制订国家技术标准16项、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40项;申请注册商标160项,取得商标专用权90项,知识产权对外许可技术收益11.4亿元。

资讯
进口煤将改变煤炭生产运输布局
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引领企业升级
县域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