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伊朗核谈成功利好世界

弗莱德波特·普罗杰鲁夫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2月09日   第 09 版)

  伊朗核谈日前终获历史性突破,伊朗油气出口将得到松绑的消息一经传出,全球能源市场为之一振。如果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得以恢复,全球经济都将从中获益。与此同时,伊朗重回全球能源市场或将刺激国际公司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因此全球化的减排行动也将受益。

  尽管以色列对11月24日的核谈结果强烈不满,美国国会议员中也有人反对,但核谈破冰仍然给伊朗这个国家及其总统鲁哈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外界有理由相信,德黑兰非常认真地希望找到长期解决方案。很明显,此次伊朗积极推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外交政策中,“为己求人”是再质朴不过的动力了。

  最近的一轮制裁对伊朗经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该国过去1年的石油出口下降了7%。伊拉克一举超过伊朗,成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收益在伊朗政府收入中占比接近一半。这笔收入的损失,加上国外资产被冻结,以及从国际银行系统中的扣减,均导致伊朗的外币兑换锐减,并催生了高达40%的通货膨胀。

  当众多由政府控制的部门因为制裁而如坐针毡时,伊朗民众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食物和消费品大幅涨价,失业率接近30%——这个数字甚至高于希腊在经济危机期间的失业率。

  面对伊朗遭受的一系列挫折,美国应该感到某种骄傲。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制裁会对一个国家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为了扭转局面,伊朗迫切希望结束这场制裁。在外有制裁、内有党派斗争的腹背受敌时期,德黑兰需要与各方建立合作关系,这并非其单方面的天真忍让,而是鲁哈尼总统能够真正证明其价值的时候。

  伊朗石油大臣Bijan Zanganeh和经济财政大臣Ali Tayebnia均表示,伊朗必须在世界经济体制中重建自己,使出口业务再次运转起来。为了取得核谈进展,德黑兰做出了若干让步,这让人想到借助宗教领袖的力量来捍卫伊朗的国家尊严。但鉴于大量民众和国家经济所施加的压力,即使是宗教领袖也很难说服国家罔顾国情继续保持强硬。

  长期解决伊朗问题是各方所期待的。

  问题解决后,德黑兰将得以全力开发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伊朗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而天然气储量为世界第二。然而,伊朗国内的油气基础设施已 过时并缺乏效率,很难达到如今市场所需产量。德黑兰为了发展和重振国家能源行业,已经考虑了多种方案,包括在开发现有资源的同时开辟新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完成波斯湾南帕尔斯巨型气田建设等。

  然而,这些方案无一兑现。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国际能源公司和先进技术的加入。伊朗必须重塑信誉,积极追求新模式下的合作关系,才能吸引到足够的海外投资,助其重建国家经济。例如,对于希望投资伊朗能源行业的国际公司,德黑兰应该允许签署产量分成合同,而不是回购合同。

  然而,对于外国公司,伊朗国内的反对声从未消失。尤其是外国能源公司,更是因企图剥削伊朗资源的“前科”而受到伊朗国内强烈抵制。因此,国际石油公司也需要积极重塑形象,以合伙人的身份进入伊朗能源行业。

  长远来看,世界需要伊朗的资源。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从现在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将超过1/3。此外,由于伊朗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二者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98%),该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本处于零开发状态。因此,制裁结束后,伊朗将有大量机会与国际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并提高本国能源利用率。

  当伊朗被整合到世界经济中后,各团体之间的政治收获将远远大于经济。伊朗核谈成功将为各国间的政治调解铺平道路——犹如冷战高峰期时,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换管道”协议所起的作用。

  即使以色列对于解禁伊朗耿耿于怀,但长远来看,华盛顿和德黑兰之间的最终和解对以色列的长期安全和稳定将具有重要意义。禁锢伊朗并不能保证以色列永远免受侵扰,而一旦进入全球经济体系,伊朗势必将恢复国家经济置于优先事项的最前端。在这样的大局势中,相信内塔尼亚胡总理可以高枕无忧好一阵子。

  (来源:油价网,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颜会津/编译)

3D打印:空间太阳能商用不再是梦(关注)
乌克兰两头张望两难全
中国应对天然气短缺(外媒看中国)
伊朗核谈成功利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