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2月09日   第 06 版)

  研究称燃煤排放是

  京津冀雾霾最大根源

  本报讯  12月2日,由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在京发布的《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显示:煤炭燃烧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从行业来看,煤电、钢铁和水泥生产是京津冀首要的“污染”行业,其排放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京津冀地区若要在2022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必须要削减80%的PM2.5排放,燃煤削减将是减排的关键。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PM2.5每五年下降25%的速度,京津冀地区的居民要等到2030年之后才能呼吸到达标的清洁空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气候第五工作小组报告主要撰写人,利兹大学关大博教授如是说。

  (赵唯)

  

  中国年度管理大会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讯 记者李永强报道:11月29日,此间举行的2013(第十三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话题。

  在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文彪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不再视GDP为主要考核目标,这将倒逼政府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指标。

  对此观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彤宙表示认同。他同时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这点内容也极具深意。

  “这表明节能环保政策将由过去的‘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转变,企业亟需推进第三方治理。”王彤宙认为,这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也要求这类企业需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成为市场和产业的主体。

  

  深圳出新规

  限制污染企业信贷 

  本报讯 日前 ,深圳市人居委与深圳银监局签署《信息交流与共享协议》,该协议将促进信贷资源配置对资源环境保护、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引导、约束和杠杆作用。这意味着深圳银行系统将接受环保部门的信息指导,清洁生产企业将更容易获得银行的金融支持,污染企业将面临无钱可贷的局面。 

  深圳银监局统计信息处处长范乐宇表示,对银行来说,虽然绿色信贷已经是潮流,但是银行业对于污染环保标准的认定并不专业,和人居委的合作将使得绿色信贷能开展得更好,对于污染的企业,银行贷款今后会严格很多。

  (龙锟)

  

  山东北徐楼煤矿

  小改造实现大节约

  本报讯 日前,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对井上下轨道气运道岔传感器进行了技术改造,年可节约资金近10万元。

  该矿井下大巷内使用的轨道道岔分合指示传感器安装在道轨上,由于道岔经常来回打开闭合,而且机车过往震动较大,很容易造成传感器的损害。为此,该矿运搬工区机电技术人员对道岔传感器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改造,道岔指示传感器不再安装在轨道上,避免了因来回分合道岔及震动而造成传感器的损坏,每月可减少传感器投入8000余元,年可累计节约资金近10万元。同时,由于传感器安装在气动控制箱上,便于调节修正和检查维修,更利于安全生产。

  (黄永峰)

工业绿色转型待提速
资讯
天津市将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关注)
中国碳市场建设需吸取欧盟教训
巡检环保设备确保减排效果(图片新闻)
1.5万亿元建筑节能大市场待掘